慢生活先生 发表于 2016-7-20 11:53:36

站长日记:从网络获取对世界的认知,就像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

本帖最后由 慢生活先生 于 2016-7-20 16:36 编辑


就目前环境而言,我希望人们更多地是从书本中获取对世界的认知,因为我觉得,从网络里获取就像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纵然,垃圾堆里也可能藏着珍馐。
——慢生活先生

我大概有四年多时间,没有完整地翻看过一本书,整日陷身在网络的轰炸信息里,晕头转向。上个月认真地淘了几本书,偶尔闲暇,一杯清茶,静坐阅之,忽而觉得容身于一个久违的世界。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回头看看我们手机里的信息,房子、车子、票子,没玩没了的花边新闻等等,哪天不是被这些东西霸屏。若是我淘的这几本书放在网络上,只怕也是石沉大海。

我常常吐槽我们对知识信息的获取成本太低,以至于常常被一些低劣有害的信息潜移默化地误导,我们不再花费一分钱,也不用费劲周折去筛选寻找,很多东西就那么直愣愣地伫在你的眼前,而你,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获得。

自从自媒体叫嚣尘上,媒体的格局至此打破,媒体人职业道德也就成了少数人的坚守。所以作为普通的网民大众,常常被一些信息整得晕头转向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网络之于网民,和书本之于读者,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责任,网络为吸引眼球,可以不惜胡编乱造,大不了再删除,而书本显然老实本分多了。

我喜欢看书,是贯穿在我整个学生时代,在高中以前基本上只看古典书籍,诸如: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高中至大学所涉猎均为现代诗词散文、民国杂文小说;毕业后那么一两年喜欢阅读记录文革时期的文学作品,至此,四年后再没有翻过书本了……

而现在,面对一尘不变的生活,突然想看看生活在别处的人们,于是选择一些旅行和生活艺术方面的书籍,我不喜欢那种在一个城市呆几天或者呆几个月就回来写本书的作者,也不喜欢那些如电视编剧一样胡扯想象的生活艺术。我喜欢的大概如同台湾作家三毛像邻家大姐讲述扎根撒哈拉沙漠异国人土风情的故事。

最近在看一本介绍北欧生活的书籍,心中感慨万分,倒不是感慨作者书写得有多好,而是北欧人生活得那么真,回过头看看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人的日子过得像复写纸压过似的,站在城市高楼的阳台上,似乎一眼就可以望见今后30年每一天的生活轨迹,这也难怪网络上有个段子说“有些人25岁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被埋葬”。

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圈子就那么大,所见所知以为便是世界,创办慢生活俱乐部以前,在生活面前总觉得自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着鼻子行走,创办慢生活俱乐部以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城市的侧面,既看到了向阳面人们生活的态度,也看到了背阴面人们活着的愿景,还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起站在城市的侧面,既忙于眼前的苟且,也乐于远方的诗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站长日记:从网络获取对世界的认知,就像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