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慢品生活 教育 查看内容

洞见 | 闲暇是一种我们忘却了的艺术

2017-4-28 07:02| 发布者: 慢小编| 查看: 66746| 评论: 0

简介:01上周五,朋友刘刚在微信里向我吐槽:“现在的人,看电影排队买票的工夫,都要看好几次手机,就缺那5分钟吗?”我答:“可不是,一分钟不见手机就心慌。”刘刚说:“好久不见了,空了聚聚。”我答:“择日不如撞日 ...

01

上周五,朋友刘刚在微信里向我吐槽:

“现在的人,看电影排队买票的工夫,

都要看好几次手机,就缺那5分钟吗?”

我答:“可不是,一分钟不见手机就心慌。”

刘刚说:“好久不见了,空了聚聚。”

我答:“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刘刚说:“今天不行,我要看速8,正排队买票呢!”

我笑出声来:“你吐槽别人排队看手机,你不也是吗?”

我们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手机人:

早上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

晚上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

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是3.9个小时。

我们天天抱怨工作忙,没时间休闲,

但却把一半休闲时间耗费在了手机上。

所谓休闲,不过是换张大床玩手机而已。

周一上班,刘刚感叹:“感觉还没耍,周末就过了。”



02

今年清明,还是朋友刘刚,

约了一帮人出去自驾游。

提前一周,他们就开始规划准备,

准备车胎、千斤顶等应急物品。

拟定整个四天出行的自驾路线。

敲定一路上要歇脚的特色酒店。

…………

把四天行程,安排得丰富而完美。

但没想到最终的结果是:

第一天,他们按计划实施了。

但后面三天,哪里都没去,

就呆在酒店,打了三天牌。

所谓旅游,就是换个地方打麻将而已。

节后上班,刘刚感叹:“休个假,比上班还累!”



03

社会学家发现了两个休闲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半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休闲时间在减少。

正如刘刚所叹:“感觉还没耍,周末就过了。”

第二个悖论是:休闲的意义本来在于恢复疲劳、放松神经,重燃生活的热情,但现在人们休闲之后,却往往觉得很无聊很疲累。

正如刘刚所叹:“休个假,比上班还累!”

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懂休闲,

不知不觉就陷入两个休闲悖论之中。



04

那我们该如何休闲呢?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名词——心流。

“心流”是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创立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

●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内心感觉无比纯净。

●内心会有一种宁静感。

●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

●超越了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发生,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度和满足感。

也就是说,我们从休闲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休闲能够产生多少心流。

所以,如果按心流发生率高低来划分,

休闲可分为两种: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

被动式休闲是指不需要消耗什么精力,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如刷手机、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

主动式休闲是指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如从事个人爱好、运动、读书等。

被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低,

主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高。

我们该如何休闲呢?

减少被动式休闲,投入到主动式休闲之中。



05

美学家蒋勋有次问工程师:

“你们在这里工作五年了,

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

公司门口那一排树是什么树?”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美学家朱光潜在课堂上问学生:

“你们有没有人观察过,

校园那片芍药是怎么盛开的?”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

我们活得太粗糙,丢失了慢的能力。

当航班因天气延误,我们无比焦躁,

没有耐心坐下来静静去读一本书。

当汽车被堵时,我们不停按喇叭,

没有闲情去看路边夕阳下美丽的稻浪,

…………

旅行之义,是在行走中获得快乐,

是一个慢慢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的过程,

但我们一味“只争朝夕”“只求结果”,

结果只剩下了毫无快乐的“赶景点”。

为什么我们觉得休闲很累?

因为我们丢失了慢的能力。

正如克尔凯郭尔语:“大多数人在追求休闲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慢,才是休闲的应有境界。

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深深投入到主动式休闲之中。

很喜欢民国老课本里那篇文章,

讲三只牛和两只羊吃草的故事: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我们,不一定老是要赶着去吃草,

不妨慢下来,成为那只看花的羊。

我们越慢,得到的快乐就越多。



06

去一位朋友家小聚。

他问我:喝什么?

我说:茶吧。

于是他立即忙碌起来:净手,烫杯,温壶,洗茶……

我说:随便泡一杯就行,不用这么麻烦。

他笑笑:不麻烦的。

泡好,他给我斟了一杯。

一喝,我感叹:真是轻浮无比。

他笑笑:好享受,总是需要一些付出。

中午吃饭,他做了一条红烧鱼。

我正想动筷,他却让我等一下。

“我下楼去买点香菜,红烧鱼撒点香菜更好吃。”

我说:不用麻烦了,这已经很好了。

他笑笑:不麻烦,很快的。

于是,我吃到了今年最好吃的鱼。

但那天最触动我的不是这条鱼,

而是朋友说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从不嫌生活麻烦。”

其实,休闲也是如此。

麻烦,是休闲的一种境界。

我们都想追求深度快乐的休闲,

但我们却竭力避免休闲的麻烦。

恨不得把休闲过程中所有的事,

都交给机器、工具或他人代劳,

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是享受就可以了,

殊不知因为缺少深度参与,我们的快乐就大打了折扣。

好的休闲,从来就不能怕麻烦。

怕麻烦的人,享受不成好休闲。



07

王羲之5岁时,就跟着卫夫人学书法。

天天起早摸黑地练,简直入了迷。

1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趣事。

那一天,书童送来了馍馍,

催他赶紧吃:“今天有你喜欢的蒜泥。”

王羲之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

仍然入了魔似的看帖、写字。

馍馍都快凉了,他仍然不动嘴。

书童只好说:“我只好去告诉夫人了。”

一会儿,王羲之母亲赶了过来,

她原来想训斥王羲之来着,

可一看见王羲之,就噗嗤笑出声来。

王羲之回头:“娘,你笑什么呢?”

王夫人捧着肚子:“你看看你手上的馍馍。”

王羲之一看,自己也乐了起来——原来,他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吃得满嘴乌黑,竟是浑然不觉。

米哈里研究发现:休闲时,从事自己喜欢的爱好,所产生的心流非常高。

所以米哈里说: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高境界的休闲,其实是一种痴迷。

对爱好的痴迷,不仅会让人获得巨大的快乐,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齐白石原本只是个木匠,

只是休闲时间玩一下画,

结果一玩就玩成了“中国毕加索”。

当年明月原来是个公务员,

只是休闲时间玩一下“明史”,

结果一玩就玩出了《明朝那些事儿》。

…………

所以,余光中说:“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来的,惟独文化是闲出来的。”



08

孤独狼写过一件读闲书的趣事。

念大学时,他有一次坐火车。

托着腮帮,沉浸在书海里。

一个乘务员坐到他的对面说:

“你一定是在看很有趣的书。”

孤独狼一愣,问:“为什么?”

乘务员说:“因为你又哭又笑,能让人又哭又笑的书,一定很有趣。”

孤独狼手中托着的是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翻开的那一页,是一首小诗:

记得当时年纪。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是啊,休闲最快乐的事之一,便是读闲书。

所谓闲书,就是与功利、实用无关的“无用之书”。

池莉说:闲时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享受。

“拿到真正的闲书,翻翻,

心里霍然爽快通透,

便不知不觉手把了书,

一页两页,太阳西沉了也不知觉,

入夜深了也不知觉,

有时候竟然也无多的话,

却似有点点滴滴的露珠,

凉凉爽爽地滴在了心里,

浸润开来,往血液里渗透,

慢慢化作了自己个人的脾气与性状。”

人怀素净之心,书蕴素净之美,

闲暇品闲书,不但会让人“似有点点滴滴的露珠,凉凉爽爽地滴在了心里”,

还会“浸润开来,往血液里渗透”,化为我们的脾性和气质。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这理。



09

最喜欢两篇闲文章。

一篇是张岱《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另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两篇透出的闲情逸致,真是让人无比神往啊!

携闲友,看闲景,聊闲情,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顶级的休闲,是心灵的沟通。

既充满情意,又尊重孤独。

享受孤独又形成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

所以陈道明说:“最好的事儿就是跟好朋友一起发呆。”



10

一次,一位记者问林清玄:

“请问你休闲的时候都做些什么?”

林清玄脱口而出:“什么也不做啊。”

记者问:“这是什么意思?”

林清玄说:“什么也不做,就是不为一个念头操心,不被一个焦躁留住。念来念转,身心自在,这才是闲情。”

一旦假期来临,一旦有闲暇,

我们就喜欢问自己一个问题:该做什么?

“我该待在家里么?”

“我该出去旅游么?”

“我该去赴约么?”

我们生怕什么事都不做,就那么无聊闲着。

但有时候,最好的休闲就是一种空。

就像罗兰·巴特所说:什么也不决定,就让它“在那里”。“”。

什么也不决定,就让它“在那里”,

会让我们彻彻底底地“空”下来,

溢出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常态,

让自己有面对自我的机会,

从而进入“万物静观皆自得”空明状态。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空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空明。

“万物静观皆自得,闲到心闲始为闲。”

心空之闲,与自己对话,与万物对话,乃休闲之大境界。

闲暇是一种我们忘却了的艺术。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慢生活 慢美好

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