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微杂志 微杂志 查看内容

慢丘集 | 人——万物之灵

2018-5-15 04:53| 发布者: 慢小雎| 查看: 2057| 评论: 0

简介:环节一:对人的第一印象【慢小鸢】:《礼记·礼运》有云: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说文解字》道︰人,天地之性最贵者 ...

环节一:对人的第一印象

【慢小鸢】:

《礼记·礼运》有云: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说文解字》道︰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总有说不完的人生,道不尽的人性。

有人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有人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有人希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芸芸众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而为人的要义。 

【慢小雎】:

人:人会说话,会思考,会喜怒哀乐,会使用工具,会惧怕死亡。(生存,发展,享受) 

【慢小棠】:人是很复杂的动物,琢磨不透。 

【慢小兰】:人生若只如初见。

 【慢小锵】:人是发展的人。 

【慢小儿】:人是自然、社会和个体的人。人处于自然、社会之中,兼具动物性和社会性,体现在生理机能和社会关系之中。表明人要满足生活的饱腹、人际的交往,以及对自我而言的一种需求、价值实现。但是人的个体性是独居魅力的,这是区分个体的显著标志,虽然也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但真正文明、和谐的社会总是能让人置于社会之中,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要,从而让每个个体实现自由、充分的发展,进而,每个个体的成长发展也促使社会不断进步,更加和谐稳定。因此,人也是社会发展中主导性因素,兼具个体和社会性的统一。

 环节二:分享感受

【慢小鸢】:

苏轼的一生,坎坷而独特。苏轼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他能将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世进行调和,正因为这份调和,让他在仕途失意的时候并不落空——他可以回归诗意的精神家园。

这种调和,并非单调的消极,而是“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超然物外,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宠辱不惊。

归园田居,作个闲人,可以说,是苏轼一生的愿景。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种清雅诗意的生活,需要一颗悠闲自在的心灵才能感受。

生活不断向前,除了眼前苟且,苏东坡将诗与远方藏在心中,也随身携带。他没有选择归去,而始终怀着入世的意志。

所以行至晚年,才有那么两句诗,用来自嘲地概括人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慢小兰】: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每次读到都会有触到心底的柔软,所有的时光都充满了温暖的味道。在相见的时候并没有说话,只是莞尔一笑,可是对方都能理解。

我最喜欢的是人鱼公主的故事。人鱼公主非常美丽,忍受每一步刀割的痛苦,可最后王子选择了人类。

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永远停留在人鱼15岁时,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慢小锵】:

难以跳出人类的圈子

人之所以为人,从自然分离出来的。具有人的特性。相应的要求、需求、欲望。

人是被自己创造的文化塑造。

人,标榜自己的正义。

但是,我觉得,人应该回到自然中,才能辩证的认识自己。今天看到一个纪录片,人看到狗,要培养纯种狗,近亲繁殖,为了纯种,带来很多疾病与问题。由此许多爱狗人士成立了犬类协会。

人要回到自然中,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享受慢生活,回到慢生活,领悟慢生活,把身心回归到自然中。通过环境、行为,思想、心态回归到这种状态,才能理解、接纳、对待这些。

《瓦尔登湖》受到大家追捧,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状态切近大家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能够产生共鸣,有一部分留给自己,缓冲的地带。

人要来自于自然,归之于自然,才能真正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找到人的来路与归处。 

【慢小雎】:

读书、读事、读人,对于刚刚工作的人来说,读人非常重要。为人处世,思想迅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慢小儿】:

人是多面立体的,穷其一生,每个人都是独特而美丽的。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和追求决定了一个的品质和高度。可以说,人因多元而美妙,而是如此的神秘吧。

 环节三:人的文章及相关节选

【慢小锵】:

人类常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在这无限膨胀的欲望中,人类往往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正确的定位。

人首先是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从物种类别来讲,甚至可以说是沧海一粟。但人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总是尝试着改造自己,进而要改造自然、改造整个宇宙。人的这种不自量力总是被冠冕堂皇的理由解释得非常“完美”,但最终却又自己承受着拼命剥夺自然资源、污染自然环境带来的恶果。这悲剧的一切,正是由于人类忘记了自己来自于自然,总想摆脱“自然蒙昧状态”,殊不知,这种拼命的挣扎才是最蒙昧的。我这并不是反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只是反对掠夺式发展和发臭的文明。

与自然关联,人类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终将归之于自然。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是与自然的互动。当生命结束,这个来之于自然的肉体又回归于自然,终将化为泥水,衍为宇宙中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现代社会的人们总是焦虑不安,无处安放自己的灵魂,天天努力追梦,等梦想实现,却发现接着还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在牵扯着奔跑的脚步,最可怕就是陷入一种盲目或者虚无。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服自己,这个毛病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毛病是因为那个原因。然而最根本的,只不过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忘记了自然界最本真最原初的规则与意义。只要人们前行的脚步慢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反思一下这个高度发达社会的发展历史,就不会焦虑得无所适从。

这正是慢生活所提倡的,释放焦虑,回归本心,让心态回归平和,让心灵回归纯净,让心境回归自然。在忙碌不堪的事业拼搏之后,能够慢下来感受生活最本真的滋味,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一人一事……感知身边最美好的人和事,感知自己最美好身体与情绪,用心去打量生活,感受生活的温度与厚度,感受生命的灵感与质感。而这一切,正是人与自然的链接的方式。所以,人类,人们,我们,我,你,都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读书,读事,读人,认真的梳理一下自己。

当你在慢生活中认识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样子,体会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细节。亲爱的,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慢小棠】:分享小说《大洋之间的光》

男主人公,一战后,看着身边的人离他远去。对战争感悟很多,性格有些孤僻。看到灯塔管理局招募管理员时,就申请了。上岛后遇到了一个姑娘,相爱后并结婚。本希望子孙满堂,可是婚后一次次流产,觉得愧对男主人公。

男主人公值班时看到了一个小破船,发现船上有个人死了,同时有个两三个月的小婴儿。他救起了婴儿。男主人公欲报告孩子的存在,与此同时,女主想留下孩子。女主祈求男主留下孩子。后来男主发现了疑似男婴亲生母亲的人。男主不忍心,用纸条告诉了男婴亲生母亲孩子的安全。后来,男婴亲生母亲发现了······

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人物刻画很饱满,人物冲突处理得很好。每个人在处理不同的选择,看站在什么角度想。

 

【慢小雎】:

○生存:人与动物的区别――自然人,狼人。只有在自然界,和动植物在一起,你才能发现人。(《人类简史》)

 

○发展:人与人――协调社会关系,为了滚的更远,就要把自己磨成圆的,社会人,教化,仁义礼智信,是非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诸子百家,儒道佛,宗教。(战争,《论语》《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金刚经》)

 

○享受:人与自己――追求本我,真我,自我,孤独,自由,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情绪。生命的有限性《毛毛》,生命的意义《月亮与六便士》《刀锋》

 

最后慢下来,想一想,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一个又一个人,生生灭灭,好像结局都是一样的。正如一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作为个体的我们,在作为有生命能量的存在的我们,数千年来,还在这个地球上繁衍发展着,还创造了这么璀璨的人类文明:文学,艺术,科学,哲学……这也许就是我们人像飞蛾扑火一样地生生不息的意义吧

 

【慢小兰】

《人生若只如初见》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初见,爱恨情愁的开始。刚登场的意气风发,初相遇的情不自禁,都只开了个头。大好河山似锦前程,要怎样去指点激扬?偶然遇见或刻意安排,将有怎样一段波澜不惊或铭心刻骨的故事?未知的前方是若隐若现的风景,充满期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惊鸿一瞥定格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一切都将保持最初的好奇和新鲜状态,那些踌蹉满志的初生牛犊总是那么朝气蓬勃,那些羞涩的欲言又止有许多种神秘的可能,一切都像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像朝阳般明亮灿烂。

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悲画扇呢?但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止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谁能抵挡光阴的利箭?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只能只归了风轻云淡,相看两不厌产生了审美疲劳,卿卿我我变成了相顾无言。春风十里后来却是冷月无声,雄姿英发后来只能遥想当年,仙葩美玉后来成了水月镜花。

初见时人面桃花的惊艳,来年却是物是人非的落寞。长生殿里的信誓旦旦,却变成了马鬼坡前的“江山情重美人轻”。初见时回眸一笑的百媚,已变成此恨绵绵的哀怨,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隔了江山。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倾心,却得知他是仇家之子,惊问:“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他们之间,隔了生死。小时候听故事,总是急着问:“后来呢?”后来,原来并非全然美好。人生是一场盛筵,初见总是琳琅满目热气腾腾,之后酒冷茶凉。悲伤的,不是这残羹冷炙,是这似水流年。

分享人鱼公主的故事。 

【慢小鸢】:

《苏轼:逆商越高的人,走得越远》

读唐诗宋词,发现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偏爱的字眼,而这个字眼,也可以视为他们的人生关键词。

比如,诗仙李白不管何种境遇都离不开酒,“酒”便是他的常用字眼;诗佛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参禅礼佛,“空”字时常在他诗文里出现;一代词宗李清照将花草视为情感投注的对象,“梅”更是她诗酒人生的暗香线索……

不同的个性,造就不同的诗词风格,也谱写出不同的诗情人生。

如果非要举出一位最喜欢的诗人,苏轼便是我心目中的男神。

他的无限魅力,不仅在于诗词的豪放不羁与清幽和婉,也在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更在于人格修为上的乐观豁达与逸怀浩气。

尘世一遭,一个人可取得的最高成就,并非功名有多大,或者财富有多少,而是将自己的精神提升至最高境界。

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是对苏轼一生最简洁、也是最准确的概括:苏轼是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

林语堂为苏轼立传,认为后世再难有第二个,像他如此富有个性与魅力的人。

在林语堂给苏轼列所列的一系列称谓中,我最喜欢“月夜游荡者”。五个字,概括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那便是诗意与闲情。不论何时何地,他都不该初衷。

元丰三年,44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入狱,最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

网上流行一句话: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苏轼便是如此。

到了黄州,他躬耕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在黄州,苏轼带领家人建雪堂、开挖鱼塘、筑建水坝,与这里的乡邻打成一片。

为改善家人伙食,他还因地制材,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这些苏记佳肴。

日子艰辛,物质匮乏,经济上更是捉襟见肘,苏轼照样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活色生香。

白日劳碌,夜晚他便享受一个人的明月清风。彼时的苏轼,或许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有一年,某个秋夜,他正准备脱衣睡觉,看见月色正好,兴之所至,出门散起步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又去附近的承天寺寻友人张怀民,然后两人一起在庭院里、在月色下散步。情之所至,他写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不足百字,却成为古代文坛上最美最干净的小品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那个夜晚,之所以从苏轼人一生当中成千上万个夜晚当中里凸显,多年后仍能从他记忆中跳脱出来,并非当时寻常时空的晴朗月色,而是因为有他这样的闲人,更有张怀民那样的志同道合者。

闲情逸致已属难得,能在人生低潮时,以闲心意趣去领略自然大美,更是可贵。那份美,便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也是诗意的处世美学。

谪居黄州期间,苏轼经常在酒醉饭饱后,登上临皋亭,赏着白云左绕、江水右回、峦壑岔入的景致,自觉自在。

对此,他给友人写信时说道:“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林语堂说:“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苏东坡,诚如是。

关于做人的境界,叶嘉莹先生有两句话,我觉得用在苏东坡身上恰如其分:

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慢小儿】:《见字如面》歌词

虽往事经年回忆浓成诗篇

 揉碎了思念化纷飞的笺 

你关山路远却缠绵在眼前 

……

总能让我思绪万千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

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

消失了时空怀念成相见

信中你我定格成永远的容颜 


歌词唯美古典,极富诗意。随着旋律,我想到“故人”一词。友人也许离你遥远,也许慢慢和你疏远,可是,之前的文学、弥留的书信,却仍给人回忆,定格出美好的画面。于人而言,曾经拥有和笔尖记忆都是美好的事,见字入面,见面如你。故人故情仿佛都在,不曾远去,只是历经岁月,经过变幻,流年暗度,人心易变。所以,珍惜故人,那些依然相依在身边的旧友,那些带给你美好回忆和情感的旧知,以及沉淀多年泛着黄页却依旧记忆如新的书卷。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