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慢族快讯 慢族 查看内容

慢族 | 抖音里的神仙: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都是时间的作品

2020-6-27 16:56| 发布者: 慢小雎| 查看: 15278| 评论: 0

简介:慢生活物语人,最难训练的不是热情,是耐性。1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火了。看到30 的姐姐们又飒又美,我忽然觉得自己又有了变美动力,于是把晾衣服的跑步机收拾出来,重启我的减肥大业。而没想到的是,比跑步更积极 ...

慢生活物语

人,最难训练的不是热情,是耐性。 


1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火了。

看到30 的姐姐们又飒又美,

我忽然觉得自己又有了变美动力,

于是把晾衣服的跑步机收拾出来,

重启我的减肥大业。

而没想到的是,

比跑步更积极的,是我称体重的频率:

一天称三遍,就有三次不高兴,

然后忍不住和朋友抱怨减肥没效果。

好在,朋友一句话扎醒了我:

你长肉用了十年,

却只想在十天内完成蜕变,

是不是太着急了?

是啊,太着急了,

但着急的人绝不只我一个,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急于要一个结果,

不信你看看这些广告语:

1个月学会画画,7天瘦10斤,

1年快速赚到100万……

心动了吗?

心动了,你就急了。



2

我们总是着急忙慌撒出去大把精力,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

结果就是,你的确“得到”的越来越多,

却没有一样改变了你的生活。

举个例子:

你以为买了单反,就会变成摄影达人,

结果电池只充了两次电;

你以为买了烤箱,就能成为烘焙大师,

结果只学会了用电饭煲做蛋糕;

…………

这或许就是需要断舍离的理由?

当然,这只是调侃,

但是不是像极了三分钟热度的你——

动不动就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

殊不知,比热爱来得更快的,

是暴风式的冷却,

你真以为自己学到了什么?

你只不过是从一个皮毛,

跳到了另一个肤浅。


3

而当我们急着学这学那的时候,

蜀绣非遗手艺人吴娟却在感叹:

人这一辈子其实很短,

踏踏实实地做不了多少事,

能找到一件喜欢的事,

就是非常幸运的。

知道吴娟,

是因为在抖音上看见她静坐刺绣的画面,

便忍不住去了解。

吴娟小时候并没有接触过刺绣,

只在大学无意中被蜀绣吸引。

毕业后,法律专业的她工作了几年,

“上班,我也找不到喜欢的东西,

那我在这干一辈子有啥用?”

于是毅然辞职,

踏上了专业学习蜀绣的道路。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蜀绣,

了解其代表作大熊猫和芙蓉鲤鱼,

吴娟不停地琢磨学习,

但是鱼太难了,一个鳞片一个鳞片地绣,

从深到浅9个颜色,

刚开始学的时候,她常常弄错步骤,

只能每天不停地练习,一遍遍重复针法,

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才终于学成。

现在的吴娟,一边传承手艺,

一边将新的东西融入蜀绣,

“刺绣是我能干一辈子的事。”

每一次刺绣,都是她静笃的修行。

这就是我想说的:

人,最难修炼的不是热情,是耐性,

找一件喜欢的事很简单,

找一件能耐心做一辈子的事却难。

4

在百花齐放的抖音上,

还有很多像吴娟一样在传播和记录手艺的非遗传承人。

比如剪纸大师高佃亮。

高佃亮从六岁开始学习剪纸,

从学到精,再到创新,

他整整花了数十年的时间。

高佃亮一直觉得,

手艺人的每一刀都应该留在作品上,

每一刀都带着手艺人当时的思想和精神。

只要思想是新的,作品就是新的,

精神是活跃的,作品就是鲜活的。

好比1998年,他制作的大型巨幅剪纸——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

长54米,高1.8米的,

大胆采用聚氯乙稀做新材料,

解决了户外展出不掉色,

不怕风吹雨湿和太阳晒的难题,

填补了蔚县剪纸史上的一项空白。

五十多岁的高佃亮刀耕不辍,

他的剪纸作为国礼,

被很多国家和博物馆收藏和展览。

而最让我动容的,却是这句话:

“剪纸是生存的艺术,

是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的,

我连做梦都在想着剪纸和创新,

不曾有一刻想过放弃。”

看,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都是时间的作品。

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

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

最终你能在聪明人中赢,

只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加坚持。

5

然后有人就说了,

我起点差,和别人没法比。

呼麦音乐人小黑不这么认为。

小黑原名额日和木巴图,

是个89年的内蒙古小伙。

小时候他在草原上帮人放羊,

经常通过收音机听呼麦。

呼麦是什么?

是蒙古族一种特殊的喉音艺术。

为了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

小黑开始学呼麦,

因为不懂乐理,声音也不好听,

刚开始被人否定得很厉害。

起点这么差,该放弃了吧?

但他越学越上瘾,

别人一天练两小时,他就练十个小时,

学会了低音就学中音,不敢松懈。

也正是他的努力沉淀,才让人看见了他。

09年,小黑在北京一家酒吧打工唱歌,

有天,他呼麦一首,

快唱完的时候,一个人站起来问:

“刚那首呼麦是谁唱的?能不能再唱一遍?”

小黑又唱了一遍,那个人激动了。

这个人就是腾格尔老师。

这次见面,成就了小黑,

也把呼麦文化带上了国际舞台。

但让小黑忧心的,

却是网络上人们对于呼麦文化的误解,

一些人堪堪学了些皮毛,

就忙着分享,宣称“这就是呼麦”。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呼麦文化,

小黑在抖音上记录下自己的喉音,

既是正名,也是想告诉我们:

作品需要时间沉淀价值,

我们也需要时间沉淀自己,

而不是忙着分享自己。


6

所以,不用担心你的起点差,

因为大部分人都走不完全程,

他们总是走着走着就停了。

或许这就是安顺地戏传承人陈先松认为,

学艺和修德同样重要的原因吧。

陈先松有一个徒弟,叫邓艳华,

邓艳华15岁那年在邻村欣赏了一场地戏,

被戏中将军的回眸震撼,

回到家,就开始收集资料。

某天早晨,少年骑了20分钟自行车,

来到陈先松面前,

第一次见面,

陈先松看着一腔孤勇的小伙子,

没拒绝,也没答应。

直到邓艳华连续来了半个月后,

陈先松才把他带回家吃饭,

认真地问:“真想学地戏?”

“真想!”

“那你必须好好读书,

好男儿得有一份可谋生的职业,

对家庭要有担当。”

邓艳华记下了,

不仅刻苦读书、学习地戏,

还在自己的大学传承这项文化。

而如今七十多岁的陈先松,

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在地戏,

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在地戏,

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在地戏,

黾勉苦辛,朝乾夕惕,日复一日,

把地戏做到了极致,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美好。

我们总习惯“不要把一天过365遍”的论调,

却忽略了生活中的大多美好,

恰就藏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岁月细节里。


7


那么,怎么去发现这些美好呢?

抖音上还有一位扎染传承人段银开,

她认为,每一次失败和成功,

都值得被铭记。

段银开是扎染之乡周城人,

年轻的时候就做扎染,

但七八年下来收入微薄,

难以负担生活,

于是出去打工,也尝试过很多工种,

却发现只有扎染能给她生活的动力。

怎么办呢?当然是做回老本行。

重新扎染,她比以前更加用心,

可以前的传统图案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

要做些新东西出来,

才能对老祖宗这项手艺有个交代。

她要创新,第一个作品就是《年年有余》。

因为每一块扎染布都需要非常专注,

经历8道工序,耗时一周的时间,

为此她付出了很多心血,结果:

第一次,断线;

第二次,染色的时候不上色;

第三次,拆花的时候太激动,拆烂了一角。

段银开十分难受,

但还是将第三次拆坏的地方手工刺绣上去,

后来,这块布被人买走了。

每每提到这段经历,

段银开就忍不住哽咽,

因为这位买家给了她创新的动力,

在她的带领下,

才有了现在人人懂扎染、更好的周城。

这就是匠心——

只有不计得失的专注,才能在世上留下印记。


8

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缺乏的却不是这些印记,

而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印记的方法。

非遗作为撒落在民间的瑰宝,

是时间堆积和保留下来的珍贵技艺,

而非遗传承人们,

却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好在,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

非遗也有机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被更多的人喜爱。

每一种非遗都应该被看见。

因为很多非遗都是动态的,

用短视频更能展示出非遗的魅力,

制作门槛也更低。

而抖音,就成为了最大的非遗传承平台之一——不仅是在记录美好的生活,

更是在记录美好的非遗文化。

因为抖音,我们可以近距离,

欣赏一个器皿的诞生,一把油纸伞的成型,

一种戏曲的唱腔,一场皮影戏的演绎……

当慢节奏的匠人们,

和快节奏的抖音交织在一起,

当传统与时代碰撞,

成就的是更好的抖音,和更好的非遗。

那么,今天的你,

找到打开抖音更好的方式了吗?

来得慢的东西,去得不快!

很高兴,你发现了这一个“慢”角落!

如果还想交流慢生活相关,或参加慢生活线下活动,欢迎私信慢小雎


联系方式:


手机:18271889828

微信:chen768920

QQ:11924171051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2

喜欢

已有 2 人喜欢这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