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慢品生活 文艺 查看内容

Ta 说 | 比贫穷更可怕的陷阱,是“低欲望社会”

2020-6-30 17:24| 发布者: 慢小雎| 查看: 136473| 评论: 0

简介:物质上的低欲望,虽然对于整体社会不是最优解,但对于个人,并无不妥。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年轻人精神上低欲望,失去了活力和激情,社会便失去了进步的动力。以下,Enjoy:慢生活君|有话说作者:良叔来源:良大师( ...

物质上的低欲望,虽然对于整体社会不是最优解,但对于个人,并无不妥。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年轻人精神上低欲望,失去了活力和激情,社会便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以下,Enjoy:慢生活君|有话说

说两件事。


第一件:


上周一次企业家聚餐,一位公司老板抱怨: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管了,有次要接待客户,叫下属买两瓶红酒,交代得清清楚楚,结果还是买错了。还不能说他,否则很容易辞职。


我说,辞职了就再招呗。


他不以为然:


换一个新人很可能还不如他,我吃过很多亏,现在努力上进的年轻人,真的不多了。


第二件:


我的一篇文章提到,早年即使资金很紧张,我还是花了十几万去读MBA。


一位读者和我聊天,坦言他的收入比我当年高不少,但是他却不会花钱去读MBA......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他30不到的年纪,收入虽不少,却感到无穷的压力,不敢投资,不敢买贵重东西,不敢旅游......


“唯有卡上缓慢增长的数字,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


他的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


学术上有个词叫“低欲望社会”,我不敢说我们已经迈入,但是,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我观察到的现象,似乎都有这个趋势:


40%的单身率,很多人都不敢结婚;


逐年下降的生育率,很多人都不敢生孩子;


2017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渐放缓,考虑到货币M2增发和物价上涨,总体消费不容乐观......


这些现象说明,人们似乎在刻意压制自己的“欲望”,包括精神欲望和物质消费欲望。


过去一提到“欲望”,主流观点都很嫌弃:物欲横流的社会太冷漠......


但遭遇疫情,人们需求和消费几乎降至冰点,且预期的报复性消费也没来。


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放水、发消费券、刺激经济、新基建......


唯一目的就是,绝对不能让人们长期持续“低欲望”。


因为比起高欲望,低欲望才是最可怕的陷阱。


高欲望确实会带来一些麻烦,但绝不至于伤筋动骨;


而低欲望,会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01


曾经鼎盛繁荣的罗马帝国为何衰败?


英国历史学家吉本认为:罗马人太纵容自己的欲望,丧失了公民的美德,所以帝国衰败。


乍一看,貌似很有道理。


但当你仔细推敲,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这样潦草地解释国家兴衰,是思想上的偷懒和盲从。


按照他的逻辑,就能推演出,保持低欲望,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久久不败。


可是,如果人们欲望很低,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先来看看日本。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开始进入“低欲望社会”。


媒体报道日本,一开始是“失落的十年”,后来是“失落的二十年”,现在改为“失落的三十年”。


反观30多年前的日本,GDP世界第二,剑指美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与世界叫板。


那时日本号称有1亿中产,人们“豪横”到极致:


宫崎县2000亿日元打造世界最大沙滩,即使3公里外就是真实海滩;


中学生买香奈儿和LV,办公室小妹也有高尔夫会员卡,还直升机接送;


日本人跑到美国疯狂买楼,差点买下半个纽约;


1亿日元的镶钻高尔夫球装备,3天650套全抢光......


比镶钻更贵的,是纯金球杆,人称“金色之梦”。


不过,当泡沫幻灭,日本人的金色之梦,也轰然倒塌。


由此,进入“低欲望时代”:


豪门女作家,翻修外婆用过的爱马仕包,用它装萝卜和大米;


IT老板穿99元短袖去演讲,NHK的“央视一姐”,也在711购物;


管理千亿资金的藤原敬之,常去吉野家吃牛肉盖饭......


作家松浦弥太郎感慨到:攀比已没意义,商品终究要回归使用本质。


在这种断舍离、平价、极简主义的感召下,日本从“金字塔”社会转变成“橄榄型”社会。


“金字塔”社会,虽然贫富差距较大,但阶层之间的流动很频繁,社会极具活力,人们都想拼命赚钱,努力逆天改命,跨入更高阶层。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2

喜欢

已有 2 人喜欢这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