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石城南京,不得不看的十块“石头”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29

489

主题

574

帖子

3091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30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20:43: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慢小编 于 2015-8-28 20:51 编辑

石头城被称为石城,广义上它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

第一块石头

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明城墙更长,是世界第一大城垣,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经历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第二块石头 

明孝陵神道

明孝陵神道的主要路段是“石像路”与“翁仲路”,长约600米。明孝陵神道与前朝帝王陵墓神道有明显的不同。明之前的神道短且直,而明孝陵神道蜿蜒曲折,环绕梅花山(三国时代的孙权墓在此),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似北斗七星。神道的东段是石像路,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在景区一号门,神道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华表),其上雕刻云龙纹。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翁仲有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4米,身躯魁梧。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前人有诗:“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说到“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相传他身高一丈三尺,英勇异常,因此秦始皇令他带兵驻守临洮,从而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便把他的形象塑成铜像,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朝贡,远远见到了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就这样,后来的统治者沿习秦始皇的做法,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了。

第三块石头

老门东石板路


  踏上脚底湿漉漉的老门东街区青石板路面,城南旧巷的古意就丝丝缕缕地从那些砖石缝隙里钻出来。
  如今的门东,既修缮了省文保单位沈万三故居、蒋寿山故居,傅善祥故居、上江考棚等重要历史文化点,又复建了骏惠书屋、问渠茶馆等代表秦淮市井文化特色的古建筑,还在三条营、边营等街巷,修复、修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古民居院落群,同时恢复了原有的青石板、青砖路。

第四块石头

方山定林塔


  定林寺塔又叫方山斜塔,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西北麓的定林寺塔,塔身向北倾斜7.59度,倾斜度超过闻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堪称“世界第一斜塔”。定林寺塔因寺得名,作为金陵名剎“四十八景”之一的南京定林寺,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誉。
  定林寺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约14.50米,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底层和二层内部为方形,三层以上则为圆筒形。在第五层设木架以承刹杆。底层仅南面开门,中央有石雕须弥座,东、西、北三面有佛龛。其他各层均四面开门。塔身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

第五块石头

六合桂子山

南京桂子山石柱林,占地15公顷,陡壁高30多米,全部由直径0.5米左右的石树组成,排列整齐、紧密,气势雄伟,景色奇异,如同鬼斧神工,极为壮观。外国地质专家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六合石柱林比世界闻名的美国黄石公园更壮观,比冰岛火山群更丰富,比爱尔兰的石柱更美!在我国4000公里长的火山活动新生代中,六合火山群是唯一发育良好的石柱山群,其高度、规模、观赏性都超过了上述的石柱林,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点。

第六块石头

栖霞寺千佛岩


  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现存515尊,佛龛294个,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据史料考查,南京市栖霞山千佛岩的石窟佛像,较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迟三十一年,但比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早十七年,故千佛岩被誉为“江南云冈”名闻中外。而名人石刻始于南朝,其分布相对集中于凤翔峰,中峰、东峰的诸景点。

第七块石头

燕子矶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观音门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在古代是重要渡口。
  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第八块石头

雨花石博物馆


  南京雨花石博物馆坐落在雨花台风景区,原是安稳寺遗址。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一种天然花玛瑙石。它主要产自扬子江畔,分布在雨花台、六合、仪征一线。
  雨花石是原石经古江湖的长年冲击磨蚀而形成,形状如鹅卵石,一般只有蚕豆大小,质地晶莹,放入水中,便显露出绚丽多彩的花纹颜色。 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雨,美丽迷人。

第九块石头

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的现场。为取此石材,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
  阳山碑材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均已成型。若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

第十块石头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创造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许多新纪录,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77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南京长江大桥入选不可移动文物。

    1969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南京军区,在许世友上将陪同下参观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大桥上,毛主席问许世友,长江大桥能否满足战备需要?为检验长江大桥的承载能力和部队的应急作战能力,许世友亲率118辆坦克压南京长江大桥。
    桥头堡是大桥最醒目的构成部分。南北桥头堡各有两组的“三面红旗”巨型雕塑,代表了1958年提出的政治术语——“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个类似于乌托邦的“共产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桥头堡附近有人物石雕,代表着“工农商学兵”,有典型的时代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