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的美,只有中国人能懂。 突然,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孔子抬头一看,杂草堆里竟开着一朵兰花。 山谷里人迹罕至,可这朵幽兰却兀自美丽着,丝毫不在意身边都是杂草,不在意有没有欣赏的人。孔子心头一震,这不就像此刻失落的自己吗? 图1|TREE1995 © |喜 得 清 雅 在 人 间| 董必武曾说,“兰有四清,气清,色清,姿清,韵清。” 兰花,品种甚多,姿态万千,枝叶或婀娜垂落、或刚劲直立,皆有刚柔并济的气度。花朵或团团紧簇,或闲闲几朵,色彩明丽而不妖艳。更难得可贵的是,香而不浊,清幽高远。“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 宋人赵时庚在《金漳兰谱》曾说,赏兰当在惠风、轻烟、淡阴、嫩清的天气里,最好挑清露、晓日、晚霞、皓月的时候。 不过,清人许霁楼就在《兰蕙小史》里说,最美的时刻是坐在窗下,风轻轻吹,兰花微摇时,一个人静静看着。如果好友来了,那就煮一壶茶。茶的醇香,兰的清香,徐徐萦绕在身边,清心自在。 清雅之兰,须有清心来赏。 据说,画兰始于宋末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赵孟坚笔下的兰花生于草地上,叶子舒放俊爽,花朵如蝴蝶起舞,用笔苍劲,连绵不断。 可是郑思肖的兰花,都是没有根土,又称“露根兰”,暗示宋朝土地被掠夺,家国已失。所以他的兰,更像是自我的写照,随性地挥洒几下,疏叶简花,洒脱傲然。 以画竹子出名的郑板桥也爱画兰,他说,“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多以浓墨作叶,淡墨作花,画出兰花茂盛强韧的美。 每一支画笔,画出的不只是兰,更是画家眼中的自己。 兰的美好,是它让每个人在花叶之间找到自己,看见内心真正的向往。 大书法家王羲之平生有两大爱,一为鹅,二为兰。 鹅的仰头曲颈,让他学会运笔更自如。兰叶的随风轻拂、疏朗素雅,启发他创出行云流水、疏密得当的笔法,懂得顺势而为才更美。 兰的清姿,给了王羲之灵感,更是为汉字添加了一笔风骨。 兰的美好,是它的娇柔里藏着一个坚强的灵魂,让我们懂得,“心中有剑,手中无剑”。 ▲ 王羲之《上虞帖》草书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最初的词是胡适写的,后来才谱成曲。当年友人送了胡适一盆兰花草,他很是欢喜,细心地养着。每日要看它三回,天冷了又赶紧抱进屋里。可是直到秋天,还没开花,只有几片青翠的兰叶。 于是胡适把自己的这份心情,写成这首小诗,名为《希望》。明明是件略有遗憾的事,却被他写出了几分可爱天真。 也许这盆兰草不会开花,可是胡适的心里早已开出了花,那是向往美丽的花。 这不就像是我们在追逐一切美好与爱?也许不一定会追得到,但那一路的欢馨就是生命的答案。 兰的美好,在于当它来到我们的生命中时,就已经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了,就已经让我们心向往之。 这句话,则说透了兰给予人们的美好。与德才兼备的人在一起,就像住在养了芝兰的地方,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因为自己已经融为一体。 是与不是,全凭你如何看兰。 兰的清美,早已被国人看在眼里,刻进字里,绘在画里,听在歌里,说在话里,注入心里。 所以,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才能懂。 图2|茶古月 © 朴素之美, 恰如幽兰,清香淡远。 很高兴,你发现了这一个“慢”角落! 如果还想交流慢生活相关,或参加慢生活线下活动,欢迎私信慢小雎 联系方式: 手机:18271889828 微信:chen768920 QQ:1192417105 |
自2023年12月1日起,慢生活俱乐部已暂停付费入群,任何人不得以慢生活俱乐部的名义,[详细]
慢生活君语:兰生幽谷无人知。兰的美,只有中国人能懂。这一切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孔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