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 北京“匠人”: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7

主题

17

帖子

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0:5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北 于 2016-5-23 11:00 编辑

今天很多人在说“匠人精神”,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截至2013年),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对长寿企业的分析与一个词汇密不可分,就是“匠人精神”——用一生做一事的执念。
如今我们在高效快速的工作节奏中不断地承受压力和焦虑,不断地扪心自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停地跳槽去寻找新的人生目标……
或许,可以慢一点,像匠人们一样,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把焦虑的时间用来完成自我修炼,把对未来的不确定转化成自己坚不可摧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也有那么一点儿“匠人精神”以传后人。


如此,是不是你的生活就会有另一种可能?

从现实的体悟中穿过历史的烟尘,让我们一起回到百年之前,看看匠人们如何面对他们的“职场”——景泰蓝、琉璃、铁画、古籍修复、皮影、切珠串儿,搓麻绳……这些老手艺不知各位看官知道几个?


从下面这些浸透岁月的老照片里,我们大概可以一窥老北京“匠人们”的坚持与传承。






l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景泰蓝是老北京的一项传统工艺,制作工序精细而复杂,因其精美,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可见其巧夺天工的精巧。
景泰蓝具有极其繁琐复杂的制作工艺,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一百零八道工序,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点蓝是景泰蓝制作中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也算得上是一项绝技。点蓝师傅用特制的“蓝枪和吸管”,舀着不同颜色的釉料,慢条斯理地镶嵌在铜丝界成的各种小格子里。


“点蓝”不是一步到位那么简单,还要进行烧制,即“烧蓝”。点一次蓝就要烧一次,烧制后釉料下凹,然后再点蓝再烧结,要反复三四次,烧到釉料与丝高度一致才算大功告成。



点蓝师傅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盛着不同釉色的小碟。






l琉璃官窑七百年

七百年时光,一代又一代的琉璃工匠们不间断的传承、不放弃的坚守,想象所及,就已觉得震撼不已。


从2003年到2020年,故宫进行百年大修。这是自1911年修缮之后的首次大修。


有一个地方的琉璃工匠们为了这次大修开始忙碌起来,这个地方是北京门头沟的琉璃渠村。各色琉璃瓦和制件都要在这里烧制。这里曾是元明清三代皇家指定的专门负责乘造皇家宫殿、陵寝等各色琉璃的官窑,窑火七百年不灭。


琉璃瓦明亮透底,关键是料和秘籍。而釉彩的配置是最核心的“技术机密”,只有村里的几个配釉技师知道,在家族里口耳相传,是琉璃渠七百年传承的精华。






工匠正在逐个擦拭烧制成功的琉璃瓦。




l挥锤作笔,揉铁作墨

很多人知道安徽芜湖的铁画有名,却大概很少人知道北京曾有铁画“第二故乡”的美誉。


清朝末年,铁画由芜湖传入北京。当时锻造北京铁画,要数裕升和最有名。晚清时期,裕升和的铁画生意十分兴隆,掌柜赵连生为了扩展门面,招收了徒弟郭武珊。


郭武珊后来成为了著名的“铁画大王”。他将锻打和平錾技艺结合起来,锻造出的铁画端庄凝重、苍劲古朴,堪称一绝。



经过锻打、修钻、焊接、整形等工序后,为了防止铁画生锈,还要进行烘漆。图为铁画艺人在为铁画刷漆。




l古书郎中

民国初年,北京琉璃厂、东安市场、隆福寺、前门打磨厂等地,是北京古旧书店集中的地方。这些古旧书店的掌柜和伙计大都是深谙古籍装帧和鉴定的行家。


虫蠹、龟裂、褶皱……对古籍而言是最大的威胁。修补破损古籍也开始成为古旧书肆的一门传统手艺。修补古籍的工序并不简单,往往要经过配旧皮旧纸、补破页、裱糊、喷水、衬纸、锤平、齐栏、订本、打眼订线,包角等十几道工序。


当时有一位古籍修复高手叫张士达,被尊称为“古书郎中”。郭沫若、郑振铎、冯友兰都曾慕名来找他修复
古籍。



图中的修复师正在给书页加衬纸。

因为有的书页过于轻薄,可以在书页之间夹一张衬纸。“金镶玉”,也叫“袍套衬”,是一种典型的加衬纸修复法,即在书页里衬一张白纸,使天头、地脚及书背三边都相衬出白色衬纸,和泛黄如金的原书页相映生辉,被称为“金镶玉”。


照片里的老北京,听镜头讲述故事!



《旧京图说》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编写组/编著
出版发行: 北京日报出版社定价:98元/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