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元曲,让我们由陌生走向熟悉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2:06: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慢小雎 于 2017-12-2 12:16 编辑

活动之前,慢小雎就在猜想,来参加的「衔石读书·元曲」的慢友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有隐藏在民间的高手呢?如果这是一场戏曲演出活动,估计会很吸引人;而如果是交流分享,估计就有点难了。

大多数人提起元曲,可能会毫不犹豫想起关汉卿的《窦娥冤》或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或者是现在为让人们所熟知的各种戏曲,诸如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而更深入的了解估计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了。

平常的文人,可能会信手拈来一首诗或词,而能够一言不合就写散曲或杂剧的文人,可就……看戏的人很多,而唱戏的就是稀有动物了。

故而参加「衔石读书·元曲」的3个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稀有慢友」,因为元曲,由陌生走向熟悉,并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与分享。



「稀有慢友」

慢友华歌——地道的武汉人,是一个富有文艺气息的中年大叔,爱好钢琴、读书、摄影。但小雎给华歌拍照的时候,竟有些小害羞呢。

慢友柳帅——上期观影沙龙有介绍,上午他为了更好的参与本次活动,特地去卓尔书店查阅跟元曲相关的资料,据他说,很可惜,偌大的书店竟查不到相
关的记载和书籍(真是用心的慢友小可爱)。

慢小雎——慢生活的主创成员之一,主要负责「衔石读书」和「观影沙龙」。



话题分享

华歌言道,中国的元曲类似于英国的戏剧,都是一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文学在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产物。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英国的戏剧在莎翁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占据着外国文学的重要地位,遗憾的是,由于元曲的表现形式局限性,元曲的舞台表演如今几乎失传。



柳帅分享道,提起元曲,会让我们想到之前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哀婉而凄凉。

华歌的启发,他还提出一个很意思的“文学进化论”观点:文学的历史传承,从最早的《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到《宋词》直到《元曲》和之后的明清小说,文学逐步的演化和进化,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故事情节越来越丰富。



慢小雎分享道:小的时候老家有很多戏班子,逢年过节都会唱大戏。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愿意学戏的人越来越少了。迫于生计问题,很多戏班子都解散了。即便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机构成员中老年偏多,缺乏新鲜血液。

由此,柳帅还想起了电影《百鸟朝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缘故,世代相传的唢呐逐渐没落和失传,令人唏嘘不已。



话题发散

1、为什么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元曲并没有被完全禁止呢?

迎合和了当时政府的某些政治需求;
内容和形式比较讨当时的知识分子喜欢(有文采、艺术美);
迎合普通老百姓(好看、好懂);
跟元朝后期的政治开化有关。

2、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看过元曲的表演?

元曲的表演方式口口相传,声音无法记录,不易留存;
愿意传承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失传。

3、元曲与当下流行的戏曲有何关系?

元曲是当下流行戏曲的起源,对当下戏曲影响深远(有待考证);
元曲是戏曲的一种,元曲在古代戏曲基础上发展,并不断发展成各种地方戏(有待考证)。

4、如何传承和保护以元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逐渐消亡,元曲也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
该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呢?

官方机构的保护和记录;
民间学者团体的传承和研究;
个人的关注和主动了解。

其他:

据说我们的习大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随着国家的弘扬和支持现在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期待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实现伟大的中国文化梦。

临近结束之余,慢小雎在华歌和柳帅盛情邀请下,唱起了大家熟知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女驸马》。据说很好听哟!没来参加的小伙伴可就没有耳福了呢!



「衔石读书·元曲」,让我们由陌生走向熟悉!每一次和慢友们的相遇,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期待下一次我们在「慢生活」谱写另一个美好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