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6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报名] 城市行走之福建最大天主教堂-泛船浦天主教堂体验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1

组织活动: 113

204

主题

204

帖子

128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8 21:2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9.057px]泛船浦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22年(1933年)重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作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
[size=19.057px] 超美的哥特建筑

“走马仓山观走马,泛船浦内看番船"。如今虽已看不到番船,但是这里却依旧保留着一座最美的教堂--泛船浦天主教堂。
天主教的“弥撒”一词,源自拉丁文Missa的音译,亦称为感恩祭。它是教会生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徒生活的重要内容。弥撒的中心是成“圣体”,即将象征耶稣“肉体”和“圣血”的薄面饼和葡萄酒,在弥撒祭献中经过神职人员的祝圣,使之真正成为耶稣基督的“圣体”和“圣血”。所以天主教又把弥撒祭献称为“圣体圣事”。弥撒的意义在于纪念耶稣受难被钉十字架之前,与门徒们一起举行的“最后晚餐”。据《新约圣经》玛窦福音记载说,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撇开递给门徒们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然后,耶稣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由其中喝罢,因为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天主教会举行的弥撒祭献,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建立圣体圣事这一奥迹。


现在的弥撒礼仪规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进堂式”、“圣道礼仪”和“圣祭礼仪”。
一、进堂式是弥撒的开始。当主祭的神职人员(主教或神父)进入教堂走上祭台时,参与弥撒的教徒或专门的唱经队便开始唱圣歌:如唱“我们来到天主的圣殿,围绕他的祭坛,同心祈祷,齐唱阿来路亚!......”以示迎接。唱毕,主祭的神职人员面向教徒,口亲祭台后划十字圣号,并向教徒们致问候词:“愿主与你们同在!”教徒们则齐声回答:“也与你的心灵同在!”。之后,参与弥撒的全体信众一起念“忏悔词”,表示真心忏悔自己所有的罪过,祈求上主“垂怜”和“赦免”,以便能够以纯洁的心灵,参与弥撒。
二、接下来是“圣道礼仪”,是弥撒的训导部分,主要是恭读与当日祭献内容相关的《圣经》选段,然后是主祭的神职人员讲解当日弥撒礼仪的内容和有关教会道理。再后是集体念“信经”,重新宣誓忠于教会的信仰。接着教徒宣读“信友祈祷词”,祈祷的意向多样,如为人类和平祈祷,为国家领导人和民族的繁荣昌盛祈祷,为社会需要救助的人祈祷,为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祈祷,或为现时之特殊意向祈祷等等。
三、第三部分是“圣祭礼仪”,是弥撒的核心内容。主祭神职人员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时的吩咐,将准备好的未发酵的“薄面饼”和“葡萄酒”,遵照耶稣的做法,双手举起饼说:“他甘愿舍身受难时,拿起面饼,感谢了你,把面饼分开,交给他的门徒说:“‘你们大家拿吃,这就是我的身体,将为你们而牺牲’”。然后,双手端起盛有葡萄酒的杯,念道:“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约之血,将为你们和众人倾流,以赦免罪恶。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
  圣祭礼仪之后,大家一起唱“天主经”,即“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唱毕,参与弥撒的神职人员和教徒们一起行“平安礼”,即互相鞠躬,握手或拥抱,并彼此祝愿平安!
  行完平安礼,大家排队前往祭台前恭敬地领受“圣体”。领圣体之后,教徒们念一些感谢圣体的经,然后主祭的神职人员祝福信友们说:“愿全能的天主圣父、圣子、圣神,降福你们!”并宣布说“弥撒礼成”。信友们回答说:“感谢天主!”。
 天主教的弥撒礼仪虽然以纪念“最后晚餐”建立圣体为中心,但随着礼仪的演变,教会在弥撒中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例如有为婚礼而举行的弥撒,称为“婚配弥撒”;有为纪念死去的人举行的弥撒,称为“亡者弥撒”或“黑弥撒”;在重大教会节日时举行的弥撒,称为“大礼弥撒”;平时所举行的弥撒,称为“平日弥撒”或“小弥撒”;还有为特殊个人而举行的弥撒,称为“私人弥撒”等。不同场合,不同节日,神职人员举行弥撒时所穿“祭服”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祭服和“领带”也随着弥撒的内容及礼仪的意义而更换颜色。其颜色有白、红、绿、紫、黑。白色表示喜乐、洁净,适合于在平日、主日、圣诞期、复活期穿。红色表示热爱,牺牲,用于纪念耶稣受难、圣神降临及殉道圣人瞻礼时穿。绿色表示希望、生命,用于常年期的弥撒;紫色表示悔罪、补赎,用于将临期和四旬期时穿,举行追思弥撒时,也可以穿紫色祭服。黑色表示哀掉,在追思亡者弥撒时穿。
  天主教会的弥撒礼仪,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教会初期,各地教会举行礼仪时采用的是本地语言,但礼仪不规范。后来为了规范礼仪,1570年召开脱利腾公会议时,拉丁语被正式规定为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举行弥撒祭献时的统一语言。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1962-1965年)决定各地教会进行礼仪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简化礼仪、经文、用本地语言举行弥撒,即礼仪本地化。根据这一精神,西方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礼仪更新工作,举行弥撒时使用当地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在70年代完成礼仪更新,神父做弥撒时用中文。
  当然,天主教的礼仪改革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拉丁文改为当地语言,其内容很多,使用本地语言只是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其它变化包括:神父举行弥撒时面向教徒(在改革之前是面朝祭台,背对教徒);增加了教徒在弥撒中的参与性,如可以由教徒宣读圣经,读信友祷词,唱本地语言的圣歌等。在非洲一些国家中,举行弥撒时还融入了非洲的音乐和舞蹈。另外,在礼仪改革之前,教徒在领受“圣体”时,通常是跪在祭台前专设的跪凳上,恭敬地张开口,神父将圣体送入教徒口中。现在教徒们已基本不用这种方式了,而是排队站在祭台前,双手手指合并,呈十字型重叠,左手手心朝上,右手重叠于左手之下,神父将圣体放在教徒前伸的手心里,教徒自己将“圣体”放入口中。
  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有的传教士曾尝试将某些拉丁文的经文译成中文,也曾试图用中文举行弥撒,但始终没有形成礼仪的中国化。所以,长期以来,中国天主教在弥撒礼仪方面,一直沿用的是脱利腾公会议所制定的拉丁礼仪。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教会开始酝酿进行礼仪改革,并派遣神父赴国外接受礼仪培训。现在中文弥撒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只有少数地方,为了照顾一些喜欢传统拉丁礼仪的老年教徒,不时还举行拉丁弥撒。









【活动时间】3月12日,周天14:45
【活动地点】仓山区新民街54号泛船浦天主教堂
【活动费用】会员群免费(10元鸽子费),普通群20元/人(10元鸽子费+10元组织费)

鸽子费到场归还
【活动内容】
1.自我介绍,相互熟悉
2.进入教堂一起做弥撒
相互交流,拍照打卡
3.集体合照,相约返程

【费用说明】:

1.活动开始前2日及以上:活动缴费后24小时内退出,退全款;活动缴费24小时后退出,退款50%;

2.活动开始前1日及当天:活动缴费后退出,不退款。

3.可以转让名额给朋友参与

4.直接添加慢小树微信(manxiaoshu0623),缴费入活动临时群讨论细节,可以不用链接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