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慢小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慢友们分享的这些书籍、电影,你都看过咩?——21天线上书影打卡活动(2...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3:01:45 | 只看该作者
@Cecilia(南京)
《活着》有点难看

看《活着》这本书的感受如题。

汉语之博大精深之一,便在于此‘难看”非彼’难看“。
对那些第一次能一口气看完的人着实佩服,p123 拿起又放下,循环往复,注意力被分散尽后才接着往后看,
登陆豆瓣瞥几眼旁人的评价,发现皆于此处受冲击较大,心理莫名被纾解了那么一点点。

现在停在p172,内心依旧没有跨出继续看完的那一步。

放任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心理不设防的前提下,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时常冒出如下感慨
我天!丧心病狂啊!简直!要不要这样!怎么可能!惨绝人寰!令人发指!为什么要这样!我不! !不行! ! !

好吧,言归正传,说点感受,其实有点难,感受太多了,又好像没有什么感.受,

会忍不住去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总去做这种猜测的话,又没有什么意思了,不如就当作故事来看,这是属于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会想到“祸兮,福之所倚'这类话:

“我”始终在平平淡淡的讲述故事,读者跟着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哪怕你想着“福也不要了,就想平平凡凡平平庸庸可以吗?

“我”告诉你:不可以。

作为一个90后,也稍稍又了解了那些个时期那么一点点,

但真正到什么样具体是怎样,任凭文学作品如何描写,我永远不会深刻真切感受到,除非有时光机。
故事里的福祸很多,但看着看着,觉着也并不重要了
会更容易被很多细节吸引:某件事情下某一个人物的性格、行为等描写,

例如出场时间并不长的长根,他是男主人公福贵家地主时期的雇工,随着地主地位的失去,雇工也失去了工作,但离开后三个月又来看望福贵一家。福贵一
家已贫穷不堪,但他们见长根年老且无处可去,最终决定留下长根,然而长根拒绝了:“长根那天走后,还来过一次,那次他给凤霞带来--根扎头发的红绸,是他捡来的,洗干净后放在胸口专门来送给凤霞。长根那次走后,我就再没有见到他....”

类似这样的普通人物,文中还有很多,是较会揪起我心的地方。.

也许会说这本书中的一件件事是作者将那些个时代下发生的悲剧都集中在了这个故事里,此处我是有些些不赞同的。
也许我是属于悲观的一类人?不,不,我仍在自我探索中。
真实人生的戏剧性,比戏剧还要戏剧,比电视剧还要狗血,太多太多了,经历着现下2020的开年,现如今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

那么,所以呢?

这本书使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当时只是看的精编版,也不知是否缩略删
我想说的是,起初这两个故事都让我想到了“不放弃希望、坚强’ 等等精神,但又或许与我的‘悲观'’有关?(我不曾去细细了解过两个作者的想法,所以此处仅是我的偏执的自以为是的认为。)
我的的确确在看完《平凡的世界》,看完最后的一刹那很生气,我当时非常的不满
我心里想的是:这就结束了?这便是结局?

现在想来还真的与我性格有关:不爱看悲剧,就喜欢皆大欢喜(自欺欺人)的结局。
好在,我较看《平凡的世界》时已经成长了些许,
倒不会再生气了,只是会认为作者绝不是想要表达什么‘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更想告诉我:看,人生就是这样,就是可以这样惨,即使这样惨,在人生这条河流里,也一样会留在过去,与幸福一样。
一环扣一环,起起伏伏,直到最后...这一世到底怎么样,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自己。

所以呢?活在当下,庆幸活着,努力活着,活我自己,carpe diem. -

这便是2020年的我心绪起起伏伏,兜兜转转后,最终回到的地方。
去坚持想坚持的、认可的,思想不断成长丰富,去为自己追求的付出实际行动,竭尽全力,不留遗憾。

最后,想说这本书中的自序很多,让我觉得也很有意思,记下如下一些我认同的作者的文字,与之共享:
“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我觉得自己跟这段一毛一样)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最后的最后,读后感的题外话:讲真,这可能是继毕业论文之后写的最认真的书籍读后感了,感谢这样的一个平台,作为一一种外力,让我做到了一-直以来很想做但被自己各种拖延、懒散给'‘拖累’到消失的事情。一点一点,希望自己坚持下去,每天坚持一点点,一步一步,形成一种习惯。你看,挤一挤,时间是有的。
      ——Cecilia 2020.2.25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3:01:01 | 只看该作者
@陈杰(武汉)
一周的收获:
1读【平凡的世界】被里面主人公孙家一家人的精神所感染到了,哥哥从面对爱情的选择的无奈,不过最后相亲也遇到了真爱,相亲的媳妇特别喜欢他的,他们相亲相爱,以及爱情的关系,也是我很羡慕的,也怪不得有人说,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从书中我能够看到不同的东西,

2. 学习摄影,把摄影的技巧从新学了一遍,也培养了兴趣爱好,摄影更多的是发现生活的美好,去探索有趣的事情,发现生活的意义,以及多角度去观察事物避免盲人摸象,培养摄影之眼。

3. 读经典去感受经典的魅力,特别是之前读书时候读过的经典进行重读去发现不一样的魅力,唐吉可多,红与黑,茶花女,这样之前读过但是遗忘了一部分或者是没认真读的,这次读了之后也有不一样的体会,还是不错的。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9:52 | 只看该作者
@小花(长沙)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随笔
《杀死一只知更鸟》前面几章都是围绕作者对怪人拉德利感到好奇而引出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也开始对怪人感到好奇。同时我也感到纳闷,怪人只是喜欢把自己关在家,为什么我们都对他那么好奇。我想作者莫非是想表达人都对神秘的人或者事物保持无尽的好奇心?
   接下来文章中大部分章节说的是作者的父亲(书中完美刻画了一个讲礼貌却又不拘于繁文礼节、善良、勇敢、善解人意、睿智、勇于担当的父亲形象)为一个黑人当辩护律师的曲折故事。
    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个善良的黑人时常好意帮助一个黑白混血19岁的少女,有一天少女却勾引黑人,这一幕恰好被少女父亲撞见。少女被父亲殴打后,父亲向警官报案,父女俩一口咬定是黑人殴打少女并强奸少女。作者父亲被法官指定为黑人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经过作者父亲精彩的辩护与总结陈词,不歧视黑人的人应该都相信了本案黑人无罪。可是事与愿违,最后黑人在没有犯罪证据的情况下依旧被判有罪。一位牧师道破天机“从没见过任何一个陪审团判定黑人胜诉白人败诉”。
这些章节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是人人应该生而平等,文章中所有人物都这么认为。文章中有些白人歧视黑人,却认为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令人不齿,认为迫害都是来自那些怀有偏见的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犹太人更高人一等,他们甚至不理解希特勒为什么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对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态度与他们认为黑人有罪的事实相提并论,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好奇“怪人”拉德利与为黑人打官司是两回事,就在我疑惑它们有什么关联的时候,故事的最后几章解开了我的疑惑,令我拍案叫绝。
作者和哥哥一起去参加万圣节的舞台剧。在回家途中,经过怪人拉德利家门前的大橡树,处于一片黑暗时,遭到少女父亲的报复袭击。在袭击事件中,哥哥受伤昏迷被怪人拉德利抱回作者家中,少女父亲被刀捅死。至于少女父亲是怎么死的,有两种说法。
作者父亲认为少女父亲应该是被作者哥哥自卫过程中捅死,他坚持做人应该诚实,应该告知大众这一事实。
警官认为还是告诉大众少女父亲是在袭击过程中不慎摔倒反手杀死了自己比较好。警官说“因为当时天黑的要命,除非有谁非常习惯黑暗,才有资格充当目击证人”(无疑就是指只有怪人知道真相)。如果告知少女父亲是被作者哥哥捅死,怪人拉德利目睹了这一切,那么整个镇子的人都会无视怪人的隐居习惯,去敲怪人拉德利家的门。警官认为将拉德利拉到聚光灯下这是犯罪。
警官说服了父亲,父亲想让作者也明白警官的良苦用心。作者回了一句“是的,我能理解,这就像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对不对?”
小说中曾提到过为什么不能杀知更鸟,“因为知更鸟什么坏事也不做,只是为我们尽情地唱歌,所以说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犯罪。”我的理解是故事的最后,知更鸟特指的是怪人拉德利,也指善良的人。
小说中有很多精彩的话语,这里摘抄一二。
“在接受他人之前,首先要接受自己。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
“一个人没必要把自己懂的东西都展现出来,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什么人比他们懂得多。你要么闭上嘴,要么跟他们说一样的话。”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就会发现”。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9:28 | 只看该作者
@Siri(杭州) 《平如美棠》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是我认识的朱赢椿老师的作品,之前他送给我一些设计师、元气糖、不裁等、、大概五六年前这本书拿出来红艳艳的,中间都是平如老先生的一些画与记录甚至有些絮絮叨叨,我并没有觉得有太多阅读的必要,我不喜欢大红的封面。尤其是放在书房的架子上特别的艳丽,就像放了一本大红的证书一样。有时候实在闲来无事的时候,我翻翻中间的画,看看里面的字。温润的缓缓的生活的额细腻竟然也被这些婆婆妈妈的生活感动的流下泪来。相比与我看的那些惊天动地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书籍,我并没有记住这道平淡无奇的家常菜,或许是人生的经历,或许是许久的记忆。当我又拿起来读的时候,看到一句诗“相思始觉海非深”怀念一个人要比海还要深。真是岁月无常,这是一本被记忆打捞出来的碎片,也是人世间最平凡动人的碎片。我记得李敖先生写过的歌词“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比海深,我的爱情浅”或许,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变成体会这记忆中的深深浅浅。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8:58 | 只看该作者
@lily(成都)
《共情的力量》
作者通过两部分来给我们讲述了共情的力量,第一部分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共情,从他为什么要研究共情、认识共情、共情的产生以及如何表达共情来进行阐述。作者之所以会研究共情是因为他的弟弟大卫的死。大卫是一个大学辍学并染上毒品的一个被社会定义为的不良少年。从一点点开始迷失自己到最后的自杀,在此期间都没有人真正的去了解过他。
后来作者就开始研究共情,通过对共情的产生,去认识共情,如何去表达共情等方面来阐述。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的做出回应的能力,共情不仅可以用来助人,也可以用来害人。在共情他人时我们需要去了解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原因让她这么做,这么做的感受是什么,是曾经经历过什么才会导致这样做的吗等等原因来去理解他人,帮助他人找到最初迷失的那个方向。同时共情也是具有危害他人的能力。在我看来共情就像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读心术,当你了解他人所思所想后便会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动。比如推销员时而语调坚定权威,时而温柔的花言巧语,都是用这种套路来攻破顾客的心理防线。
在看这本书时我也在不断的在思考,如果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如何运用。我们又有没有因为某些原因而切断与他人共情的链接呢?书中有写一则故事是说有一天有一个女孩拿着很多东西,有猫粮、零食等。在等电梯时手里的东西掉到了地上,这时候有一个男士走到她的面前帮她捡起来,并非常绅士的说她手里拿的东西太多了,要帮她拿上楼。她本下意识的拒绝,但是那个男士说她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因此她便答应让那个男士拿上去了。谁知打开门之后这个男士借口要喝水进门后便拿出一把枪指着她并强暴了她。后来那位男士让她听话便不会伤害她。当时的她非常的害怕,但是她在看着那位男士在家里厨房不停地翻抽屉,又将收音机调的很大声等一系列的动作时,她便判断出那个人是要将她杀害,而后她非常冷静的去想逃生的办法,然后趁机逃出。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是有感知的,我们应该要相信自己的感知,多问问自己别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那么多,通常情况下的人会如何做。当有人做出有违常人的举动,我们便应该要有所警觉。
第二部分是教我们如何来做到共情,作者从八个方面来为我们讲述。首先我们需要诚实,清楚的看待自己,准确的理解他人。同时还要谦逊,既知道自己是谁又知道自己不是谁。把谦逊定义为一个平衡之处,在那里我们既能认识自己的强项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会接纳,我没那么好,你也没要那么好,我们都是一个优缺点共存的人。还需要宽容,通过表层深度去理解人性,宽容自己也宽容别人。同事还要拥有感恩的能力,以一种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更是需要给自己树立信念,坚信人们心中基本的善良,它会让你体会到快乐的源泉。给自己希望,相信事情会一天天好起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值得开心的事情。最后我们还要学会宽恕,宽恕自己。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因为弟弟的死他一直无法释怀,总想着要是当初懂得共情,要是告诉弟弟他也爱他,也许弟弟就不会选择死去。后来他想明白了,我们永远都无法回到过去,带着这样的思想,自己无法过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会不好,所以能做的就是宽恕自己,去帮助更多向他弟弟这样需要他帮助的人。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8:24 | 只看该作者
@Cecilia(南京):@漫云 谢谢!你的分享给我这个在修改简历想要换工作的人带来些许思考 只觉得没听够。加上最近疫情影响 也会想行业方向这些问题,奈何本身较迷茫 没有什么特别渴望的…路漫漫 再接再厉。@traveler 也谢谢你!让我觉得这周看书双倍收获最开始的目标之一“与人有所沟通,思想有所流动。”达到了。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7:44 | 只看该作者
@王静(上海)《最好的告别》
这本书乍一看题目,可能觉得比较深沉凝重,因为我们都还很年轻。我关注这本书,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当下疫情的影响,一个是出于职业专业度考虑。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事,了解过,就不会害怕,也可以很好应对家中亲人衰老的事实和关怀。
1.硬核作者介绍
阿图葛文德: 斜杠青年,医生里面最畅销的作家,作家里面的好医生。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金融大鳄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具体读书去了解,实在牛。
推荐书籍:《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

2.文章逻辑主题推荐
    文章通过几个老年人的老年记录,如何应对生命的衰老,如何与这温暖世界优雅告别,都值得去思考。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从下面几个特征去体验,老了是一瞬间的事,可能一场摔跤,一切不好的事情都会爆发出来,如果家里有老年人,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他们的脚,即便外表依然光鲜亮丽,可能脚也不好,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去照顾,去清洗脚,弯不下腰等。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老年人的死亡地方,也见证了时代发展和人性的温暖关怀。最早,因为贫穷,老年人都在家中最后离去,这是基于无奈,但那个时候,也有很多老人是自然离去,比较安详。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病症增多,或者也可以说对活着的渴求,对生命的热爱,在医院,试图可以有更好地就医条件,可以依赖医学发展,获得更长久的生命。最终可能就是插着管子,什么也说不了,由医生最后告知果。这种情况下,子女的抑郁症发生率也会提高。而现在,出于最基本的关怀与最后的温暖,开始去考虑老年人的想法,在他们眼中,家是优先顺序中占主导地位的唯一地方,磨合下来,老年人最后在家中离开的人数也增多了。
     从养老院到生活辅助中心到看护医院的发展,也是子女最担心的安全问题和老年人想要自主权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
     年龄的增长,也有带来有益的一方面。随着年纪增长,快乐成都提高,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生活是一种技能,而老年的平静和智慧则是在时间历练中实现。
3细节感悟
全文很多感动的地方,分享一个假设: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剩下多少时间。当我们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我们"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愿意延迟享受。比方,花几年时间,为更明媚谔谔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努力吸收更多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关系网,而不是和妈妈在一起。这时候我们想要额额是成就,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但随着未来收缩,我们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刻,放在了最愉悦的日常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2020的念头,疫情的爆发肯定也让大家引起这般感慨。我有时候也在纠结,毕竟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享受当下的同时还能创造很多价值,实现自我,也是不可兼得的。此时此刻,风险当下,我们可能会关注最亲近的人,想陪在家里人身边。可是放眼,生活还得继续,我们还是要离开家门,去努力,去奋斗,去延迟我们的享受。我们在经历生活的一切,自己的故事与事故,别人的故事,一幕幕都在去经历,去磨炼,去成长,去思考,到底怎么样才能更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借此机会,也是想和大家分享,一切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 王静   2020/02/27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7:12 | 只看该作者
@Holy Grail(北京)
看完了6部电影,都挺好看的,没有长篇大论的影评,基本就一句话概括一下我的观后感吧,都挺推荐的。
美国往事、爱尔兰人:史诗大片,想起《教父》系列,和今年奥斯卡提名的《爱尔兰人》差不多,都是黑帮大片。
新世界(韩国):都说韩国的《无间道》,男主角彻底黑化,这个世界不是那么非黑即白,对人性挖掘比较深刻。
明日的我和昨日的你约会:纯爱片,感觉内核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返老回童》故事内核一样。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和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挺有意思的两个片,两个小男孩都是纳粹背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最终惨死在纳粹毒气室,充满反讽疑问,但让人深思不已,少年乔乔却从一个顽固的纳粹儿童,逐步拜托了纳粹思想的影响。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6:45 | 只看该作者
@慢小雎
本周观影:
《少年时代》《纽伦堡的审判》《狩猎》《犬之岛》《莫娣》《日瓦戈医生》
经典对白/感悟:

《少年时代》——并不是单纯地回顾青春,更是对成长的冷峻纪实,娓娓道来不拖沓。
《纽伦堡的审判》——
二战结束后,对战犯的审判被提上日程。而对有功于祖国,但在纳粹党淫威迫使下曾间接审判犹太族人有罪,造成集中营惨剧的法官的审判,却是众说纷纭,难以定罪……可以与《十二怒汉》《控方证人》等经典影片配合观看。
《狩猎》——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可以与《熔炉》对比观看,人言可畏,只是这次的受害者是大叔。
《犬之岛》——人类与宠物能否共生,谁是真正的主人呢?
《莫娣》——

“我想要的不多 你知道吗”
“只要我面前有一支笔刷 我就不在乎了”
“一扇窗”
“一只鸟儿呼啸而过”
“浮生一日”
“浮生一日都已被框成一幅画”
《日瓦戈医生》
战争背景下,一个医生与青梅竹马的妻子和灵魂知己的爱情故事。战乱年代,乱伦、出轨等不足挂齿,可歌可泣的是人对温暖、对爱、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3.13今天偶然了解了一下乐团指挥这个角色,然后看了《交响人生》,主角刚好是指挥
想起以前看的《复制贝多芬》《莫扎特传》《闪亮的风采》《寻找小糖人》《灵魂歌王》《玫瑰人生》《波斯米亚狂想曲》《钢琴家》《海上钢琴家》等,主角则是乐手
-3.15@大左 昨天看完《绝美之城》,和《乡愁》《镜子》《地下》一样,属于我一遍看不懂的电影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12:56:18 | 只看该作者
@海成(北京)《平凡的世界》
-贤渡(北京):平凡的世界观感正能量,饥荒年代到改革开放,面对好坏个人集体都体现了积极地一面。穷苦间穿插的亲情爱情是泪点的抓手。而国家政治所带来的问题才是痛点,而农村中家庭、人与人之间的阴暗关系个人认为没有揭露,这就是我开始说的时代正能量的作品,也是能上中央一套电视剧的原因吧
纵浪大化之中,不喜亦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