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8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不存在”的确定性 | 李俊对话潘彦君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9

组织活动: 64

89

主题

90

帖子

50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5 10:09: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慢小棠 于 2019-6-5 10:11 编辑

2019年5月25日,摄影师李俊与人类学家潘彦君的对谈,从观念摄影到后人类时代的叹息,关乎于人类去从我们无从得知,而艺术家与学者的思考却给了我们无比巨大的精神空间可以自由的去择选从而坚定 。

李俊的摄影作品用了灰尘作为媒介,作品都是在家中拍摄,前后四年完成,每隔一年做一次清洁再拍十张照片。拍的东西也都是身边常用的事物,李俊说他想在作品中去寻找一种普适性,因为这些东西每一个人都在使用。

开始创作这一系列的时候,李俊前去中央美院学习摄影,当他回到成都的家中准备清洁时,挪开厨房中刀子的位置便留下了灰尘的痕迹。他突然便生起了兴趣,举起相机按了快门。

四年的时间里,他将生活中的物件摆在客厅、阳台上,然后等灰尘落下来,又挪开它,拍下灰尘的印子。
在这过程中,他试图寻找对绘画的一种感觉,很多人在看他作品时认为这是一种对拆迁和城市化的一种隐喻,因为拍摄的那段时期,他家周围正在大拆迁,他试图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历史环境的变迁做一个结合。

《记之暗面》,运用老式相机将废弃的底片再次成像,摄像师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是我们人类对现实的一种记忆体。摄影更是直接记录现实的一种工具,底片本身就是现实的阴影,阴影再次阴影化,我们生活中所有的数码的机器是不是都有一种对我们的记忆的一种歪曲的东西呢?

他的作品更多是想探讨自然被人工改造后的虚拟状态。我们当下的自然是一个人工的虚拟的自然。

(出租屋里站立着的一个女孩.穿着男子的衣服,和男孩并肩而立的一个女孩.街上闲聊的两个街坊.穿着大衣独行的妇人.冬日巷子口光秃秃的槐树.女孩伸出右手展示彩绘指甲 2017)

(绿色床单上的手.一个穿红色拖鞋的男人.峡谷中黄褐色的岩层和江上的小渔船 2017)
(闪光灯下一辆来自资阳的大众汽车.酒吧里4个朋友的合影.客车后轮和车窗里的座椅.书桌电脑背后是主人的照片.拆迁后的街道变成了光滑的停车场.广告牌上写着“世界的风采“几个字 2017)

新作《无题》系列
(我所想到的仅是一个失败的瓶子)
(一个还未来到之人正等待着自己)
(遮盖了被遮盖之前的)

这个系列呈现出摄影师对这个数码化的时代、虚拟的状态的直接反应。现在的所谓的科学的发展到底是更有利呢还是更有害?作品隐喻现代科技的现实。

人类学者潘彦君说:“在你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是时间的流动,是一种记忆,还有一种秩序。背后当然有关系,人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人类学者潘彦君)



“科技和人的关系也正是我所工作的领域,现在在贵安新区,执政者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很粗糙很暴力的去考虑人,人和土地的关系,于是出现了很多的阴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就是在记录你所谓的阴影。你用你相机,我是具体的去观察。这是我们异曲同工的地方吧。”


鲍德里亚在他的《死亡与象征》提出了“零度的事件”、“零度的意义”的概念。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参与社会,用看似无意义的方式带来某种巨大的意义。



李俊的作品如同鲍德里亚的拟像,把物象再影像化,和对象构成不断复制的关系,作品放在这个社会中成了一个事件,这事件可能没有任何原生性的意义和价值,但正是这个事件产生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从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所以它的意义在于什么都没有讲却带给了我们提示。艺术品的力量由此而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然而信息正在压迫我们,人在信息的压力之下感到愤怒,人已经信息化了,被信息所控制。信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实体,而且在无孔不入的压迫着我们。这是我们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困境。


与此同时,我们的时间观念也被进一步的解构。当这个社会大停电了之后,时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方式?作为一个活的人我们怎么证明我们存在的痕迹?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通过看天上的星星去判断时间,自从有钟表以后,人类通过这种抽象的东西去感知时间。在这过程中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断裂。


这成为了数字时代的隐喻,我们在塑造机器,机器也在不断的朔造我们。


(图文皆来自空兽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