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8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你真的“正常”吗?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56

组织活动: 110

139

主题

145

帖子

89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2:0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慢小喵 于 2018-1-10 22:10 编辑

上周日晚,慢友们一起分享了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不得不说,各位慢友对书中的体会都蛮深刻的呢。

1、我们从作者的研究中能学习到什么?


精神病人的典型特征为:排斥现实+沟通障碍。


精神病人的病根在于,他们与 “现实”世界的沟通互动出了问题,自我感受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于是开始编织自己的精神之网,构建看似“完美”的、符合他们的逻辑。


2、我们为什么要沟通?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沟通的重要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所谓认同需求,


1)你对自己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由你对自己的感觉组成的。


2)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与感觉都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我概念”指你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即你认为自己是“谁”。
那么,别人在我们塑造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假设你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长大,没有人跟你讲话也没有人跟你玩,


你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多聪明或多愚笨?


你怎么评估自己有多吸引人?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高是矮?


善良还是卑鄙?瘦还是胖?


即使你可以照着镜子看到自己,在没有别人的评价也没有人可以参照的情况下,你仍然不知道如何界定自己的外貌。


这些例子侧面说明了当我们在塑造自我概念时,从与我们有关联的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对于自己有一个较为公正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科学家用镜像这个隐喻来对反映评价下定义: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们认为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可爱和没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他人释放了破坏自我的信号。


同样,如果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很可能是因为他人承认了我们的价值。


新生儿并非一出生就有了认同的能力,他们是借由观察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来评断自己的。


当孩子学会说话、了解语言之后,语言信息就开始对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影响。


每个孩子每天都会被关于自己表现的各种信息炮轰,这里面有些是正面的:“你好可爱”、“我爱你”、“多么懂事的女孩啊!”;有一些是负面的:“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不能做点有用的事吗?”。


这些评价就像镜子—样,透过它们,他们更了解自己。而孩子天生就容易相信人,而且他们也没有她的方式可以了解自己,所以就只能全盘接受这些来自似乎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成人们的正向与负向的表面评价。


譬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女孩,她每天戴一个墨镜架,而这是她“最大的秘密”。她之所以戴这个别人看起来没有用的空眼镜架,是“为了不去看到每天的颜色”。


原来,她每天早上去家外面,看到的是整个视野中朦胧着一种颜色,例如黑啊、黄啊、绿啊、蓝啊什么的。如果都笼罩着淡淡的灰色,那么可以预见到一天会很平淡;如果是蓝色,肯定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如果是黑色会有坏事;如果是粉色就会有人死;最恐怖的是红色,奶奶去世的那一天,她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整个世界都是一片血红。


为什么会这样?作者没有给出解释。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可以推测,这个女孩童年太孤独了,她的一些感觉,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缺乏充分互动,而没有化成正常人共有的形式。


有时候亲人——最主要的是妈妈或第一照料者,就像是孩子感受的镜子,但孩子表达某种感受时,妈妈会给予回应,这个回应就像照镜子一样可以修正孩子的自我认识。所谓修正,即这个孩子本来似乎只属于自己的那种感受,有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表达方式。


对她而言,当她开始将颜色与感觉联系在一起时,因为没有镜子照,所以这些感受没有成为正常人的共通方式,而只是她自己的方式。


这一点可以从她的人生经历中看到,她童年与奶奶相依为命,父母都在电视台工作,自她出生后,父母就没带过她。所以可以推测,她的童年太孤独了,她的感受没有镜子的回应而没有人性化。


这些形成自我概念的原则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会持续进行,我们会特别在意来自社会科学家所说的重要他人的信息,特别重视这些重要他人的观感。

武志红老师提到的家人就是重要他人最典型的例子,由他们释放的信号对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其他的重要他人还包括某个特别的朋友、某个老师、你的恋人,或者一个你很看重他对你评价的熟人,他们都会改变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有时候更好,有时候更糟。


如果你问问自己,如何尽到做学生的本分?如何当个吸引别人的人?如何当个有能力的工作者?然后,你会发现你的自我评价或者说评价标准很有可能因为他人对待你的方式而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成长早期的记忆中留下了创伤,很有可能会决定一个人将来的行为模式。而与人沟通是我们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沟通在我们生活与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包括认同的需求。


认同需求在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思路推演下去,沟通对一个人自我认知的影响力的重要性就非同一般了。


精神病人的典型特征就是排斥现实和存在沟通障碍,而沟通障碍又会进一步加剧他们排斥现实的倾向,形成恶性循环。排斥现实和沟通障碍的综合表现就是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出了问题。


有人提出这样的比喻,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

很感谢读书会上各位慢友的分享,咱们下期再见!(手动比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