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 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 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的, 等风来。
——鲍鲸鲸
《等风来》大概是在两年多以前看的一部电影,是由鲍鲸鲸的小说《游记,或是指南》改编的,影片的剧情基本模糊了,支撑记忆的倒是里面大段的经典台词,还有男女主角在山顶等风滑翔的场景。
把这场景用在今时今日的慢生活俱乐部处境,我想,是再合适不过了!
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开始关心慢生活俱乐部了,也给予了不少看法和建议,总的来说,有两点,其一,慢生活真的很好,有前景;其二,进展太慢,急死我了。
我说,慢生活俱乐部要花3-5年时间打基础,一方面确实需要打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在等风来。因为在等风来,所以,他们急,我不急。
从乡村到城市,我看到越来越多渗透着慢生活气息的场所在建立;从室内到户外,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携带着慢生活理念引领小众生活潮流。这些都无不让我内心欢喜,社会经济的提升,人文环境的变迁,必将佐证我之前日记里说到过的“未来,我们这时代所稀缺的,将不再是企业家,而是生活家”。
就像佛教诞生于印度,却在中国发扬光大;就像共产主义起源于欧洲,却在中国成功实践。同样,慢生活理念也是由西方人士提出的,我相信也会在中国得以流行。
在这里将慢生活理念同佛教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并非攀爬高枝,而是想说明,他们能够在这里成功,都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生长的环境和沃土。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是,我们骨子里有些东西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被迫快节奏的生活,是为追求一份现代“安全感”,这历来如是,无可非议。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里老百姓有个词叫“小富即安”,当你获得这份安全感后,你就会发现,复印机再牛逼,依然有人学写毛笔字;机械生产再快捷,依然有人选择手工制作;城市再繁荣华丽,依然有人选择青山绿水小庭院……
也就是说,慢生活其实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态度,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下,暂时妥协了而已。
有朋友说,你得赶紧把慢生活俱乐部搞起来啊,不然别人砸重金就会后来居上,我说,慌什么,十年前滴滴打车公司就算砸一百万亿,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为十年前没有那么多私家车,也没有那么多舍得打车的人。
而在我看来,谁都不会在不合时宜的环境里,花重金去盲目培养客户,所谓的粉丝经济,其实质就是社会供需关系,你想“供”,就得知道他们的“需”在哪里。而慢生活的“需”,绝不仅仅是一份所谓的清新脱俗的情怀。
总之,粉丝经济也好,情怀主义也罢,都是遵循先有“需”,然后才有“供”,比如直播、网红、创业导师等,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也从来没有人会为你的情怀买单,他们只会通过在你这里买单,来实现自我的情怀,比如星巴克。
啰里啰嗦地说了很多,其实等风来, 我等的,一是天时,二是人和, 不急,是因为,地利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