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0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回顾] 活动回顾:领略不同,也是读书的重要价值之一——床头书分享会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 32

组织活动: 568

1339

主题

1431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20:05: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慢小雎 于 2020-5-26 20:07 编辑

撰稿&主持:慢友张天琦;排版:慢小雎
=========================
2020年5月24日(周日),一群慢友来到了“慢生活”一起参加线上床头书分享会。
活动非常好,感觉结束时才刚刚开始,有些意犹未尽——慢友朱薇薇

慢友们床头都放着哪些书?
慢友朱薇薇:冯唐 《不三》余秀华 《我们爱过又忘记》

慢友张天琦: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海子的诗

慢友迷雾森林:李雪 《走出剧情》欧亨利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译者 崔爽
她关于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件特别私人的事,不存在能完全共享的读书体验。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读出不同的感想。即便是同一人反复读同一本书,也会因时机、心境的变化,收获不一样的内容。
从本心来讲,我不认为一群人聚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能给彼此带来多大的启示,毕竟,三言两语的影响是很肤浅的,更多的是大家表达欲的满足。不过即便如此,分享也有意义,因为说和听的过程让我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与我不同的头脑。领略不同,也是读书的重要价值之一。
在阅读中,我们见识了作者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用自己的思想与之碰撞,与之拉锯撕扯,在这个过程中,视野变得开阔,头脑的兼容度也得到提升。应该说,越读书,就越该懂得世界的复杂,越会变得宽容和平和。
一个合格的读者,不会无条件向作者投降。即便是权威大家,文字中也难免掺杂人性弱点,难免有想不明白的问题,难免有摆脱不掉的时代局限性……
读者应该保持清醒,保持思考,不要轻易被作者的意志吞没。如果我们彻底迷失在作者的逻辑里,忘了自己是谁,身处何时何地,只顾得顶礼膜拜,那读书的价值,无非也就是震撼人心了。我们或许可以很有文化地引经据典,不断体会头脑心灵的巨大震颤,但仅此而已了。
书本和现实往往还是有距离的。彻底臣服于一本书,多半意味着它不会给实际生活带来多大改变。相反,这个人还可能变得愈加困惑,向往书中的好,又唾弃现实的不堪……如果是这样情况,那还不如不读。所谓“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也是这么回事。
人们感叹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也在于此,迷恋书本而不可自拔,和不读书一样,都没有什么益处。只有在阅读的同时,加上思考和辨别,找到适用于自己的实践方式,阅读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慢友王聪 Sophia:“想跟大家文字分享我最近的床头书或者晨读,老舍的《有味儿》,读来会有一种沉静还有生活本身过了百年依然安宁的感受,欢迎阅读。”
慢友Hanoch:王小波 《黄金时代》冯唐 《三十六大》
慢友丸纸爱米粒:倪匡 《卫斯理系列》 罗伯特·清崎、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系列》
慢友周栗: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慢友Amy:苏轼的诗 海子的诗 顾城的诗


在分享《月亮与六便士》之后,群里的慢友也对自己心中的月亮和六便士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慢友迷雾森林: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这一点,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哪里听到了蒋方舟的一段话,觉得挺实在的,大致意思是说:在理想面前,真正让人痛苦的那个关键因素是才华,而不是现实。
确实是这样,真正有才华的人,或许只要垫垫脚,就能够到理想的月亮了,完全没有才华的人,因为看不到月亮,也不会费心机去够。只有那些有点小才华的人,是最最痛苦的。一方面,他们已经看到了月亮,真心向往,另一方面,他们的才华又不足以支持他们稍加努力就实现目标。所以,他们要努力增长才华,垫高自己,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才不得不考虑现实的问题:是先让自己能够独立地活下去,还是不顾一切只追求理想?

要知道,在这道题面前,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选择后者。这个世界上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因为每个人起点不同,境遇不同,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一身轻松地追求梦想。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才华尚不足够的时候,唯一能做的是先独立活下去,然后再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追梦路线。这就像创业一样,没有情怀不行,但不问市场、不求盈利,只追求情怀,一样不行。
理想这个词很美好,但如果才华不够,那现实就会成为一道很难的附加题。谁都想要月亮,但要是不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那也无异于作死,只是过程唯美一点而已。

当然,在这场漫长的才华增高比赛中,有些人会成功,他们会颇为感慨地回忆自己过往的苦逼,升华那些苦难的价值,但也有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没机会够到那个月亮。他们有的被各种现实裹住脚步,提前放弃了;有的被挫折打击,心灰意冷了;也有的耗尽心力,仍然无济于事……
我想问的是,我们有资格责备他们吗?我觉得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选择,与其评价他人的选择,不如反思自己,因为我们自己,大概率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慢友丸纸爱米粒:
大家的分享都很精彩,主题群聊天的好处就是,可以听到不同的朋友在同一件事上的深度和广度,找到自己向往的方向并为之努力。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月亮’吧,在为自己的‘六便士’努力的时候,不时的跟大家聊聊天,寻找心中的‘月亮’。
活动的最后,大家开始对一些感兴趣的话题继续交换看法,也有些书友分享了一些自己爱不释手的好书:

慢友迷雾森林:
关于审美这个话题,让我感触挺深。我是做教育的,审美教育这一块的欠缺,基本是大家的共识。但要说怎么去做审美上的教育,其实我挺迷茫的。
先说“美”到底是什么?这个概念真的太宽泛了,诗词歌赋、莫扎特、梵高是美的,草地里的露珠是美的,橱窗里的时髦衣装是美的,农民粗糙的双手也是美的。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审美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它们都是社会性的。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远比刻意的教育更有用,这就是说,一个人住在美的环境、听着美的语言长大,会比通过书本学习什么是美,更能体会和学习到美的真谛。
而另一方面,因为美的形态各不相同,那么审美的角度和难度也就千差万别了。

像诗词歌赋这种人类文明的结晶,绝对是美中之美,但遗憾的是,欣赏这些文明结晶是有门槛的。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学习和训练,大多数人都只能当个看热闹的门外汉,感叹几句“好听”“好看”“美极了”,完事。
虽说人对美的事物有着天生的向往,但没有哪一个人,是生下来就参透了文明之美的规则。虽然婴儿会对绘画中的色彩和音乐中的韵律有反应,可这个层面的审美,就走到另一个方向去了——动物本性之美。这是不教自会的审美,源自本能,好比欣赏一朵花,喜欢一个漂亮女孩,等等。
话虽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即便动物性本能的审美,也与真正的动物世界不同了。文明使人们更为那些品种珍贵、数量稀少的花而着迷,也使男孩们评判美女的标准发生变化。或许有人说,人们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就一直没变。但那个前提也是观光者带足了矿泉水、面包、灭虫药等等等等装备,或许还少不了大马力的越野车……
试问被高度文明化的我们,是爱高清风景照多一些,还是爱大自然原始的样子多一些?蚊虫遍地、带着泥土和寄生虫的水、有毒植物,还有不知是食物还是猎食者的满地乱跑的生猛野兽……我不是贝爷,我不敢说我爱所有这一切。
当然,我也爱花草树木,爱各种动物,爱亲近自然,我离不开文明社会的种种好处,以至于旅游的时候完全少不了文明产物的帮助,但我仍不愿老实承认自己不具备这种原始野性的审美,因此只能退一步,说我的这部分审美已经被阉割了,不完整了。我再大胆猜测一下,或许大部分号称自己“热爱自然”的社会人都跟我差不多,是不能忍受原始生猛的自然的,无非是在什么程度而已。
大部分文明人类已经没办法适应自然的真实面貌了,然而往另一个极端走去,文明发展到极致,审美的终点也未必就是大众能理解、能接受的形态。
我有一个插画师朋友,绘画水准很不错,网上有不少粉丝的那种。她跟她的画手小伙伴们,最烦画俊男美女了,他们反而觉得胖子、老头可爱帅气,甚至爱画残疾人的断肢……我能说,这是与原始野性审美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吗?病态审美,绝对也是高度文明的产物,就好比“裹小脚”这种主意不会是原始人想出来的,他们只会在壁画和雕塑中讴歌健硕的男女。

文学也是一样。当记录信息不再是文字的唯一功能,那晓畅通达也就不再是好文字的唯一标准了。不少作者有意去构建令人迷惑的文字迷宫,也有作者让文字化作杂乱流淌的信息流……这些方式,都是文学的新的审美形态。
到这里,我自己也明白了不少。说白了,审美这事儿,在未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教”。因为标准不唯一了,太元化了,再加上人们接触各种信息十分容易,因而每个人都可以寻着本能,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美的标准。
有的可能很粗野,与理性文明相悖;有的可能是当前大众能够理解的美;有的则是文明带来的有些扭曲的产物;也有的,或是我们当下无法理解,无法预想的……
而到那个时候,我们或许就更需要包容性和兼容度很高的头脑了,不然,可能真会被惊掉下巴吧。于是乎,今天的我们还是继续去多多读书,多多思考吧!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期待下一次,我们在「慢生活」邂逅相遇!
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慢生活,或者有很多新奇的活动创意想要落地见慢友,欢迎私信慢小雎(微信号:mxj20180825),一起发现北京这座城市美好的人、事、物!来得慢的东西,去得不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