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慢族快讯 慢族 查看内容

记录 | 她偷走南宋村落,打造成故乡模样

2016-8-11 22:16| 发布者: 慢小编| 查看: 4167| 评论: 0

简介:有些人,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并遵循这种声音而活,这种人,不是疯子就是传说。看着开着越野车风驰电掣的她,我想起电影《燃情岁月》开篇的话。乡村生活,有阳光与暗黑两面。别人只关心自己的诗酒田园,让乡居永远 ...
偷走南宋村落,打造成故乡模样2



古老的纺机,

从阁楼上重新搬出。



理线的支架,

重新在堂屋里支起。



笨重的织机,

重新在织房里“吱嘎”作响。



虽然在这儿的依然是老弱病残,

但这些老邻居们终于

以手工之名重聚集一堂。

老宅虽然远不如以前新旺,

但终究慢慢恢复了生机。




但乡建不是做慈善,

从民国时的晏阳初到新时期的碧山,

各种乡建思潮把乡村变成了实验田。

榉溪是否也将变成小白鼠。


“手工的村落”如何落地?

清代的织房,古老的织机,年迈的织女?

文艺青年会为文艺叫好,

但市场不会为情怀买单。



有人提议将“九思堂”改成民宿,

郑芬兰坚决抵制。

因为以旅游为导向的民宿,

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口味,

为了“颜值”而引入了过多设计,

已经让村庄变成了四不像。



“不依靠旅游,

激活乡村原有的产业

村庄能够自然生长。

但村庄人心的修复却比其他任何工作都难”。

因为村民们已经对村庄失去信心,

不相信传统的手工产业能够解决他们的生计。



那就先用实际行动,做出点成绩来:

先在村庄引进改进过的织机,

新式的织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让不做织女很多年的老人重新闪亮登场。



从全球招募各种有乡村情结的“疯子”进村:

有创意的布艺达人,

带领村中妇女们编制出,

既有榉溪特色又符合城市品味的精美锦带。



有技艺卓绝的竹艺高手,

开发榉溪村的竹山,

研发系列竹手工艺品。

甚至开展跨界合作,让竹与布对话。

以往的乡村“男耕女织”,

郑芬兰希望手工的村落

——男竹女红。

……



村里背孩子用的花带,

每位留守妇女都会织。

现在已经不再实用,

那就重新设计来做相机背带。

这村庄是孔子后裔聚集地,

相机花带上织"仁孝礼智信",

以示不忘本。



手工的村落要落地,

乡村琐碎千头万缕,

比以前收一把梭就走人要难得多。



郑芬兰希望有那么一天,

她再到这村庄时,

能静静地坐在门槛上,

啥事也不做,

啃着新出锅的玉米,

听老人们织布,

看着眼前的竹山。



然而,

这一天比想象中要遥远,

甚至只能存在儿时的记忆里。



两年前,我回到故乡时曾经信心满怀:

我希望做个乡村观察者,

完成一部名为《村族艺》的田野调查。

在过去六年的手艺寻访中,

我们发现村庄、宗族、手艺是个有机体,

村一族一艺,

这模式曾经在中国很普遍

——曾经,我们是一个专注而匠心独具的民族。


我们的田野调查第一站:

安徽泾县小岭村。

这村庄,

曹氏宗族和宣纸的情缘,

已经维系了七百年。



在小岭村一个月,

我们发现宣纸村已病入膏肓。

这是700年它最衰弱的时候:

村庄迷失在城镇化中,

宗祠不复存在,

手艺后继无人。


2014年3月,拍于安徽泾县小岭村,宣纸村的人口结构。


2016年6月,拍于杭州磐安县榉溪村,九思堂的人口结构。


从2014年到2016年,

两年多时间,

我们寻访了很多手艺的村庄,

手艺留得住,村庄回得去吗?


小岭村和榉溪村的人口结构,

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但我们都拒绝接受这个结果。

我们还一直在寻找,郑芬兰们一直在践行。



偏执狂们都相信:

每个人需要一个类故乡的地方来慰藉乡愁;

如果真的找不到,

那就自己打造出一个地方,

是不是故乡不重要,

心安之处即故乡。

慢生活 慢美好
123
+1

喜欢

已有 1 人喜欢这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