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生活俱乐部 首页 慢族快讯 新闻 查看内容

观察 | 民宿:是生意更是情怀

2015-9-10 20:34| 发布者: 慢小编| 查看: 2082| 评论: 0

简介:导读在台湾,民宿经营者必须要亲自接待游客,向客人介绍当地特色,甚至带客人一同体验。民宿的情怀有关童年记忆、率真回归、原生态向往,因此,甫一诞生立马引起都市人群的内心共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微信朋友圈里的 ...
导读

在台湾,民宿经营者必须要亲自接待游客,向客人介绍当地特色,甚至带客人一同体验。民宿的情怀有关童年记忆、率真回归、原生态向往,因此,甫一诞生立马引起都市人群的内心共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微信朋友圈里的旅游照,晒五星级酒店的少了,晒民宿的反倒多了起来--房间普通却温馨,价格便宜又实惠,明明是去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却玩得好似去亲戚家串门一般。


其实,民宿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后蔓延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一边跨过大西洋到了美国,后来又发展到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内地近几年也是越来越热。易观智库2014年发布的相关行业报告显示,仅第二季度,在线客栈民宿预定市场的规模就达1.3亿元,环比增长58.5%,同比增长333.3%,远高于在线酒店预订市场。

最理想的民宿


与大陆刚刚兴起的民宿热相比,台湾民宿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5000间房,2万多个床位,逐渐成为台湾文化和旅游的一个切入口。


在台湾,体验过民宿的游客都有这样的印象:一路上除了风景,更有民宿主人的一路相伴。


民宿主人会陪你聊天、喝茶、饮酒,一起走过市井下路。民宿已不是一份简单的生意,而是民宿主人对生活的一种延展。


而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地方,老房子的门板当餐桌,老物件成了房间装饰品,砖头堆砌、搁张门板放上席梦思床垫就成了床……即使是这样的民宿,游客仍然趋之如骛。有业内专家表示,这主要还是由于人们对于民宿的理念有所差异所导致的。很多经营者可能只是觉得“民宿”这个词比较时髦,给房子简单地复古或小资风格装修下就是民宿了,但归根到底,还是原来的农家乐模式。


前不久一个关于民宿的论坛上,有人问酒店研究专家晏木,“你理想中的民宿是什么样?”当时他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是位于日本关西的九龙山。他大约是五年前去的那里,因为半道上忽然下雨,一行人躲进一家类似“停车加油吃饭”的屋子。招待他们的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已经在山上生活了几十年,子女长大后去了城市工作,他们则坚持留在这里,又不肯闲着,就开了个民宿,蔬菜是自己种的,房间就是之前子女住过的稍微收拾一下。对于老两口来说,招待客人更像招待自家的朋友,不过就是多个聊天喝茶的人。有人,有温情,有风景,这是晏木理想的民宿。


而在中国乡村旅游首席自媒体“参见庄主”总编辑木尧看来,民宿不仅仅是生意,更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有关童年记忆、率真回归、原生态向往,因此,甫一诞生立马引起都市人群的内心共鸣。它也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营造,这种生活状态需要民宿主人和住客的共同营造。

“万村一面”的担忧


说到民宿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莫干山,其次是杭州。位于浙江德清的莫干山,因为十五年前几个老外游客留下来开咖啡馆兼客栈,这里慢慢开出了300多家大大小小的下榻地,最近还成立了一个民宿联盟。后起之秀杭州最近三四年也开了不少,主要集中在灵隐、四眼井、满觉陇一带。


这些民宿的老板,最早一批是艺术家、媒体人等城市精英,有着寻觅桃花源的美好愿景;之后跟风而来的,多是有强烈投资意识的生意人。民宿,也就从起初的私人化客栈,迅速变了味,成了一个热门的投资项目。


宁波867文化创意中心董事长翁世军开始担心,民宿热潮将让更多人、更多资本以“民宿”之名进入乡村,可能“又将在乡村开始建造假古董,仿建民俗村、明清村、民国村……”


作为徽州文化的研究者和保护者,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曾多次入住婺源、黟县等地的民宿。他发现,在徽州的古村落,已经出现部分仿古建筑。


“利益驱动现在是我国不少‘遗产’申报的特色,所以现实中完全摒弃利益的保护根本无法存在。外地投资者对古民居的改造经营,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当地居民的保护观念。至少,这会让当地人意识到古民居是有价值的,不再随意拆除。”卞利说。


他认为,在国内,民宿是新兴产业,无论专家还是媒体都不应借保护乡村之名而扼杀它,“现在需要的是,营造发展空间,静观其变。


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及管理部门需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准入机制,帮助民宿解决规范、安全等问题。


当然,民宿还面临诸多困境,比如,本文化特色把握不到位设施设备不完善,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规划、民风民俗等。


5月,浙江德清发布了我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这份被称为《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规范”不仅给“乡村民宿”下了定义,还对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设定了基本要求。


相关标准的陆续出现,是会让民宿日益规范,还是会出现“万村一面”的形态,唯有静观其变了。


尴尬的民宿


由于缺资质,成都20多家民宿曾被集体举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诞生之日起,民宿似乎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这些年民宿发展迅速,却因无法可依而难被纳入监管。大量民宿处于灰色地带,有的以‘农家乐’证照尴尬经营,有的干脆无证经营,随时面临处罚。”


事实上,民宿一直面临标准难以界定的困扰。国际上标准各异,而国内作为新生事物,尚无标准可言。以经营规模为例,台湾界定民宿可供出租的客房数是不超过5间,而特色民宿最多不超过15间,日本是10间。


木尧坦言,房间数、面积之类并非标准界定的最大困难,而是可以用来经营的民宿概念界定非常困难。


民宿的卖点是它本身蕴含的资源独特性,而不是规模,消费者也许愿意为住一间茅草屋支付上千元,但不愿意支付几百元住一间装修豪华的房间。所以,简单的以房间数量或面积或装修程度来界定民宿,最终难以真正促进民宿的发展。


民宿的安全(包括消防)、卫生、环保问题是民宿标准界定困难的另一个重要瓶颈。国内民用住宅对消防、卫生和环保等多个方面没有任何明确规定,而民宿作为一种经营行为,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均希望得到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保障,这是目前急需政府部门去处理的一个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应对小型作坊经营模式与大规模商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区别对待。例如《台湾民宿管理办法》和《法国旅游法典》均规定家庭旅馆需要事先取得许可,但是对于不同规模家庭旅馆的准入、管理方式均不同,客房数、经营面积超过一定标准的,准入条件将会改变,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台湾,还同时规定,民宿经营者必须要亲自接待游客,向客人介绍当地特色,甚至带客人一同体验。


木尧则认为,要发展民宿业,打造现代民宿品牌,需要在鼓励发展和管理监督之间找到平衡点。


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地区行政部门认识到了民宿存在的客观性,德清、杭州、大理、丽江等地已经开始受理民宿办证。



慢生活 慢美好

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