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生活物语 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大的成功,往往需要从另一个领域进行跨界融通——自古牛人,莫不如此。 1 上面这个老外,叫罗杰·彭罗斯。 他是一位数学家, 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个数学家为什么会夺得物理学奖? 这得从爱因斯坦说起。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 推导宇宙中存在一种天体——黑洞。 爱因斯坦虽然预言了黑洞, 但他不太相信黑洞真实存在, 因为黑洞实在是太魔幻了。 但他的粉丝彭罗斯却相信了, 彭罗斯的数学很牛逼, 他巧妙运用数学方法, 居然算出了黑洞的存在。 不仅如此, 他还将此法运用到整个宇宙, 竟计算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 不可避免存在一个奇点, 那是宇宙大爆炸的起点。 这次彭罗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是因为他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2 说到彭罗斯, 我还想说说杨振宁。 杨振宁是最被中国人忽略的物理大师。 杨振宁有多牛? 看看上面这张照片就知道了。 这是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 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 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 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 杨振宁。 由此可见他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 杨振宁有多牛? 20世纪物理学有三大里程碑: 一是相对论, 二是量子力学, 三是规范场。 规范场理论就是杨振宁创立的。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 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 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李政道获奖之后, 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再也没有什么大作为。 为什么呢? 杨振宁给老师吴大猷写信说: “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 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 可洞察力与数学能力略逊一筹, 所以1962年后文章虽写得多, 但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成就。” 而杨振宁不一样, 跟李政道分道扬镳后, 他又取得了不少大突破, 其中就包括规范场理论。 杨振宁为何这么牛? 牛就牛在他有数学做辅助。 杨振宁不仅是超牛的物理学家, 也是超牛的数学家。 其父亲就是著名数学家杨武之, 杨振宁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数学。 真是得益于数学的辅助, 杨振宁才创立了规范场理论。 因为规范场的核心是“杨-米尔斯方程”。 这个方程有多牛? 有7个诺贝尔奖, 是直接利用“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 还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 也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得到的。 杨振宁自己也感叹说: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 年轻时练就的数学能力, 会对我的物理研究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3 我还想说说牛顿。 “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 牛顿为何能在物理学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 也在于他数学超强。 牛顿的数学有多强? 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有四个, 一是阿基米德, 二是欧拉, 三是高斯, 四就是牛顿。 微积分、二项式定理等等, 都是牛顿发明的。 牛顿之所以能在物理上取得那么多突破, 正是得益于他的数学研究, 他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 其实早在牛顿之前, 就有多位科学家发现了引力,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胡克。 胡克们虽然发现了引力, 但是数学能力不行, 所以没法给出定量表示。 而牛顿就是利用微积分, 才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所以后人有一句评价: “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牛顿力学。” 4 我为什么说彭罗斯、杨振宁、牛顿呢? 我其实想说跨界学习。 彭罗斯、杨振宁、牛顿三人, 如果仅仅只是研究物理, 在物理上就无法取得那么高的成就。 恰恰是因为他们跨界研究了数学, 再用数学技术辅助物理研究, 才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其实何止是这三位, 比如阿基米德、笛卡尔, 比如欧拉、麦克斯韦, 比如普朗克、玻恩, 比如爱因斯坦、薛定谔, 比如狄拉克、霍金, 他们既都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 前几天看到一个评论, 说“诺贝尔奖已经进入跨界时代”, 好像确实是这样, 至少跨界拿诺奖的人越来越多。 数学家拿经济学奖, 数学家拿物理学奖, 物理学家拿化学奖, 工程学家拿医学奖, 心理学家拿文学奖, …………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跨界学习很重要, 很多研究要想茅塞顿开, 往往需要触类旁通。” 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其实两点之间未必是直线最短。 跨界绕绕道, 说不定比走直线还要更快抵达。 5 经济学家张五常讲过一个例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沈文裕。 沈文裕原本是个钢琴天才。 他16岁时, 就夺得了拉赫曼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一名, 弹的是难度最高的拉氏第三钢琴协奏曲。 当时,他骄傲地说: “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天才的作曲家, 我是最天才的钢琴家。” 从技术上说, 沈文裕的确值得骄傲。 他的技术比郎朗还好, 放眼全球,其技术也是前三级别。 但他为什么一直没能成为大师呢? 那时候,张五常劝他: “不要天天参加比赛了, 多读读中国的诗词, 多体会一下西方的艺术哲理吧。” 张五常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十八年前我学书法时, 书法家苗子对我说: 书法写到顶峰是写学问。 今天我对小友沈文裕说: 钢琴弹到顶峰也是弹学问。” 可惜沈文裕没有听进此话, 所以他至今也只是一个技术家。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 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大的成功, 往往需要从另一个领域进行跨界融通。 6 达·芬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为何能成为史上最牛画家? 就是因为他喜欢跨界。 他年轻的时候突然发现: 要想画好人像, 就必须得了解人体构造。 于是他研究解剖, 成了解剖学家。 他发现仅仅如此还不够, 要想画好人像及物体, 还必须懂得黄金比例, 他又开始研究工程和机械设计, 于是他成了当时最牛的发明家。 ………… 就这样,他开始了漫长的跨界, 最后还成了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 正是因为不断地跨界和融通, 达·芬奇才成了史上最牛画家。 7 说了这么多, 我其实就是想说: 在当今这个时代, 你要想在某领域取得大成就, 往往需要先成为T字型人才。 “T”字的那一竖, 代表你沉潜研究的垂直领域。 “T”字的那一横, 代表你必须得重视跨界学习。 也就是说: 你得先沉潜研究某垂直领域, 在垂直领域达到专业层级后, 则需要进行跨界学习, 这样才能在垂直领域更上一层楼。 所谓跨界学习, 就是不局限于自己研究的垂直领域, 多去接触一些相近乃至相反的领域, 此为“触类”; 当你对别的领域有所涉猎后, 便多了一种思维方式, 或借鉴,或迁移, 此为“旁通”。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8 作家余秋雨讲过一个故事。 上大学的时候,他去图书馆借书。 一位老图书管理员告诉他: “我只要看一个学生的借书卡, 就可以预测这个学生的前途, 基本八九不离十。” 这是他几十年观察学生得出的结论: “一个未来有大前途的人, 第一,喜欢研读很多学科专业好书。 第二,还喜欢跨学科研读经典好书。” 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如果我们只钻一门学科, 钻到一定深度, 往往就会遭遇瓶颈, 而打破这个瓶颈, 往往需要触类旁通。 最牛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 之所以能取得大成就, 就因为善于触类旁通。 爱因斯坦死的时候, 念叨的不是相对论, 而是“我再也不能欣赏莫扎特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句话: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大的成功, 往往需要从另一个领域进行跨界融通。 自古牛人,莫不如此。 很高兴,你发现了这一个“慢”角落! 如果还想交流慢生活相关,或参加慢生活线下活动,欢迎私信慢小雎 联系方式: 手机:18271889828 微信:chen768920 QQ:1192417105 |
慢生活君语:兰生幽谷无人知。兰的美,只有中国人能懂。这一切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孔子[详细]
大概没有哪一个季节,能比秋天更绚烂了,从入秋到立冬,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景色。喜欢[详细]